李清照《醉花阴》教学
(2020-04-15 17:15:18)
标签:
醉花阴李清照 |
分类: 语文教学 |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词的情感及风格;
2、抒发的情感;
3、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借什么来抒情);
4、名句鉴赏;
5、背诵默写。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靖康,宋钦宗年号),金人攻陷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史称靖康之耻。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漂泊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悲、失财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的词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醉花阴》写于前期。
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身世凄凉和寂寞愁苦,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调沉郁凄怆、悲凉哀惋。《声声慢》写于后期。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诵读全词,体会情感。找出关键字眼,说出词人抒发的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词文解读:
思考词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愁情的?
愁永昼——直接抒情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以景衬情
凉——语义双关,既写天气,又写心情。
佳节又重阳:倒装,强调重阳这个亲人团聚登高游赏的节日。——以佳节之欢乐反衬自己的孤单。逢佳节,景美人美却无亲人共。“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永昼(独坐)、半夜(孤眠)、黄昏(自斟),抓住三个时间点以及相关事表现心情。——叙事抒情
有关典故:
名句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莫道”写悲伤愁苦之极,难以掩饰;
2、“帘卷西风”运用比拟修辞,帘亦不忍秋之萧瑟凋零,欲止住西风。哀景衬哀情。
3、“人比黄花瘦。”
以花喻人,人花对比:神似,写人如菊花般优雅高洁。形似(更瘦一些),透出相思之苦。
读此句不由想起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再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愁——瘦
情感、手法小结
情感:表达自己的孤单寂寞,以及对游宦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愁)
李清照《醉花阴》理解式默写
1、孤寂凄凉,便觉时光难捱。《醉花阴》中借袅袅香烟、阴沉天气写因愁浓而怨天长,有关句子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情人两隔、彻夜相思的情景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说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如晏殊在《蝶恋花》中说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用“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表现时至重阳节却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孤寂凄凉的句子是: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4、表现景美人美酒美却不能与亲人相伴的遗憾,颇有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的词句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古人写花,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醉花阴》中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6、相思无形,柳永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状之,让人觉得无比形象,李清照《醉花阴》里以花比人,也有非常形象的描述,即: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