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
(2020-04-15 16:55:05)
标签:
辛弃疾水龙吟 |
分类: 语文教学 |
一、学习目标:
1、辛弃疾其人其词;
2、发现并正确理解词中语序倒置的句子;
3、词人情感;
4、用典等表现手法;
5、背诵默写全词,体会辛弃疾雄浑、豪放、悲壮的词风。
二、 作者简介
三、1、抒写爱国情怀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描写农村风物的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四、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时34岁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作者已南渡12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虽有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不受重用,年华虚掷,难遂报国之愿,于是借登临以遣忧,借写词以抒怀。
五、朗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六、内容赏析 上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南方的天空。(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
南国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
有眼见,有想象,虚实结合
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 。
岑:远山。遥岑远目(倒装):远目遥岑。目:动词,望。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表赞美喜爱怜惜之情
极目远望,北方遥远的山岭有如女子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现出愁恨。
献愁供恨,拟人,写山之仇恨,实写人对金人的仇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语序倒置)
江南游子/日/落(时)/(于)断鸿声里/(伫立)楼头。
我这个流落江南的游子,在日落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伫立楼上瞭望。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借景(意象)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楚天 秋(色)(江)水 遥岑 落日 孤雁
写萧瑟、凄清之景,抒忧伤之情;写旷远、美丽之景,抒痛惜之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叙事抒情:(登亭)楼头远目
再读上阕,思考: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上阕中所写“登临意”包含几方面的情感?
1、山河破碎的忧伤和痛惜;
2、抗金报国之志;
3、不被理解和重用、壮志难酬之愤。
4、借登山临水排遣忧愤的孤寂。
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空阔、苍凉
读上阕,思考: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1、山河破碎的忧伤和痛惜;
2、抗金报国之志;
3、不被理解和重用、壮志难酬之愤。
4、借登山临水以排遣忧愤。
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空阔、苍凉
下阕:休说鲈鱼堪脍kuài ,尽西风,季鹰归未?
不要说秋风吹遍大地,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张季鹰回乡了没有?脍:把鱼、肉切细。
用典:西晋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和鲈鱼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倒装)。
如果像许汜sì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雄才大略的刘备。
用典:三国时许汜sì买田置屋,受到刘备批评。
两处用典反其事而用,意在说明自己不会像季鹰、许汜那样弃官归隐,追求享受,表明抗金复国的决心。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流逝的时光,时光流逝。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用典:东晋桓温北伐,途见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十围,叹息:“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家国风雨飘摇,如桓温所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用典感慨时光虚度,壮志未酬。
倩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倩:请托。翠袖:以服饰借代女子。红巾翠袖:倒装,翠袖红巾(身着绿衫的女子手执红巾)。揾:擦拭。英雄:指作者自己。
请谁唤来身着绿衫的女子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抒内心无以排遣的悲痛。(必须有一个最能善解人意的女子来安慰方可消解心中的悲痛郁闷)
下阕:表明抗金复国的决心,抒时光虚度、壮志未酬之悲痛。
词文通读
休说鲈鱼堪脍kuài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情感总结:
1、山河破碎的忧伤和痛惜;
2、抗金报国之志;
3、不被理解的孤寂
4、不被重用、壮志难酬之愤。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借景(意象)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叙事抒情
用典抒情
比喻、拟人、借代
苏辛词比较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理解式默写(注意易错字):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词中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词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理解,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写:“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6、刘备批评许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无人会,登临意)
9、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词中的“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