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翻译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02-19 09:43:07)
标签:

刘长卿

分类: 语文教学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诗人刘长卿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于赴任途中,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

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汉文:指汉文帝。

译文

贾谊被贬此地历经三年,世事变迁惟有古人的悲情依然留传

我在秋草中觅寻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西沉

有道的汉文帝尚且恩疏情薄,无情的怎会明白人世的缅怀追念

山水间寂寞冷清落叶缤纷,可怜你不知为何被贬到如此遥远的地角天边!

【问题】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A. 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 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 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2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分析本诗中颔联的倒装现象,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5

3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5

4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

答案:

1D.尾联中的“君”指贾谊,暗写刘长卿自己,应是借古伤今、借古人抒己怀。“直抒胸臆”不恰当。

2颔联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本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3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行了强烈的控诉

【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