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题桃树》赏析、翻译、训练
(2018-09-20 11:11:12)
标签:
题桃树 |
分类: 语文教学 |
题桃树
杜甫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一、译文
通往草堂的小路直直延伸未有别踩一如往年,
一任路旁的五株桃树阴翳上遮枝条伸展。
高爽的秋日里总要馈赠贫人甜美的桃子,
来年的春天里仍会舒展花蕊点亮人们双眼。
每日里都要拉开门帘让喂食的燕子方便进出,
小孩子们切莫任意打鸟伤害了反哺的乌鸦孝情一片。
今日里再也没有群盗抢掠男人丧乱,
喜见那车书混一河清海晏天下一统国泰民安。
二、解读赏析
《题桃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诗,为公元764年(唐代广德二载)杜甫自阆州再回成都草堂时作。安史之乱中,诗人流落四川,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初平,蜀乱已平。
张性《杜律演义》:"此作于广德二年再至草堂之时。公自春末归来,花期已过,故舒花待之来岁。末云车书一家,是时北寇平,蜀乱息,而吐蕃退矣。朱注不解此意,谓追忆未乱以前故园桃柳者,失考。"
“题桃树”并不是把诗写在桃树上,与"芭蕉叶上自题诗"以及一般"题壁"不同,这个"题"字兼有品题的意思。
首联: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小径升堂:通往草堂的小径。旧:依旧。从,听任。
首联是说,再回成都草堂,尽管五株桃树枝条伸展,叶子繁茂,但通往草堂的小路与往日一样依然直延。这说明桃树的生长恰到好处,有枝繁,却没有影响路人行走,因为无需绕行,也就没有新踩的路痕。于是,就任由桃树遮掩在上空。
颔联: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
此二句写桃树桃树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馈,是以食物赠人。用一“馈”字,写桃树亦有同情之心,把桃树拟人化,新颖生动。总馈,是说靠得住,年年如此。杜甫经常挨饿,所以能体会到桃树这种好处。来岁,犹明年,写此诗时,桃花已过。
颈联: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此二句又由爱护桃树进一步说到还应爱护他物。妙在结合眼前实景和日常生活,故不流于说教。物始生曰乳。乳燕,雏燕,这里兼指将雏之母燕。通,是说卷起门帘让燕子自由出入。杜牧诗:"燕子嗔垂一桁帘。"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故曰慈鸦。仇兆鳌注:"莫信,莫任其伤残。"。所以,此处的“乳燕”当是喂食的母燕,“慈鸦”当是反哺的幼鸦。大小相对,更见工整。
尾联: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寡妻:犹言“寡人之妻”。群盗杀人,使得许多人的妻都成了寡妇。非今日,是说已成过去,不再是今天的事情了。车书一家:谓天下一统。车书正一家,是说国家正在混一车书,走向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同一的轨辙),书同文(同一的文字)。”
这时安史之乱初定,严武再来镇蜀,太平可望,故杜甫有此想法。但说"正一家",而不说"已一家",下语还是很有分寸的。
三、有关赏析资料
仇兆鳌《杜诗详注》:"杜诗有文不接而意接者,半写题中景,半写题外意"
吴见思云:"因桃树而念及贫人,因贫人而兼及鸦燕,因鸦燕而遂及寡妻群盗,相连而下。"
顾宸云:"题属桃树,寓意却甚大。公一生稷契心事,尽于此诗中。以堂中作天下观,以天下作堂中观。"
四、阅读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是(5分)
A.首联描写五株桃树长大了遮挡昔日直通草堂正方的小径,暗含“树优如此,人何以堪”的伤感。
答案: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5分)
A“暗含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伤感”这一理解不准确,原诗无此意。D“将昔日寡妇激增、强盗横行与上文桃花有情的象作对比”这一表述不当,应是“将昔日寡妇微增、强盗横行与如今天下一统的景象作作对比”
答案:对桃树及其它动物的爱护和赞美;对曾经连年动乱、群盗杀人的社会现实的痛恨;对战乱平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平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