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殖民文化(6):多彩山城瓜纳华托


标签:
瓜纳华托gto墨西哥矿井旅游 |
分类: 墨西哥 |
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
瓜纳托城由西班牙人在16世纪初期建立,到18世纪时,它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银矿开采中心。这段历史可以从其现存的“地下街”和“地狱之口”得到证实,“地狱之口”指的是当地的一口矿井,其深度竟然达到了600米。瓜纳托城矿山鼎盛时期建造了许多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对于整个墨西哥中部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那里的两座教堂——拉科姆帕尼阿教堂和拉巴伦宪阿教堂,被认为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最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筑。瓜纳托城同时也见证了改变墨西哥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
--UNESCO(1988, i,ii,iv,vi)
瓜纳华托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山谷之中,周围被瓜纳华托山脉所环绕,是一座迷人的殖民城市。由于城市所在山脉地形外观像是一只青蛙,瓜纳华托也因此被称为“青蛙城”。
瓜纳华托于建于1559年(根据州政府资料,建于1557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为瓦伦西亚银矿区所在区域。大约在17世纪中期,西班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这座银矿山,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儿迅速地成为全世界矿产最丰富且最具生产力的矿山之一。圣卡耶塔诺教堂就位于这个矿山旁,为纪念发现这座矿产丰富的矿山而兴建。
在瓜纳华托的历史中心,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殖民风格,到处可以看到以鹅卵石铺成高低起伏不同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广场上可以看到露天咖啡、博物馆、剧院、市场和历史古迹。城市内的殖民时期建筑,体现了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
瓜纳华托被誉为“墨西哥独立的摇篮”,这座城市是独立战争时期重要的根据地,此外还包括多洛雷斯‧伊达尔戈和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拉‧艾尔宏迪加‧德‧格拉纳迪塔斯位于市中心,是墨西哥发动独立战争对抗西班牙于1810年首次取得重要胜利的地点。(墨西哥旅游局)
墨西“哥”,自然要去瓜纳华托。从莫雷利亚搭上Primera Plus的长途车,3个半小时后来到了这座山中小城。为了刷IHG,预订了智选假日,就在长途车站附近,走过去也就5分钟的样子。
酒店大堂上方有一幅用上万块玻璃镶拼而成的瓜纳华托的景观,甚为漂亮。
天色渐暗,还是赶紧去老城吧。在酒店外大马路上拦了辆出租,讨价还价40比索去上皮皮拉纪念碑(El
Pípila)的缆车站(Funicular Panorámico Pípila)。
很快,出租车进了隧道。瓜纳华托建有一套完整的地下隧道系统,大部分的交通运输工具通使用这个地下隧道系统通行,有利于减少路上交通和许多历史景点和狭窄街道拥挤的情形。这个通畅无阻的交通地下隧道系统采用鹅卵石铺成,甚至设有人行道供游客行走。从街道上的台阶可以通往地下隧道,不过根据当地的传说,有一个哭泣的女子经常在隧道中游荡,还是坐车比较安心,哈哈。
车停在了小巷口,缆车站就位于华雷斯剧院(Teatro Juárez)后面西南侧。买票乘上缆车,不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山上。
小广场中心,有一尊巨大的塑像。1810年9月墨西哥独立战争在瓜纳华托州的多洛雷斯爆发,革命军攻入瓜纳华托市后,西班牙人躲进了一座石墙砌成的谷仓(Alhóndiga de Granaditas)内。矿工皮皮拉(真名Juan José de los Reyes Martínez)身背大石板手拿火炬携带焦油,奋不顾身地炸开了仓库的大门。这尊高举火炬的雕像,便是纪念瓜纳华托这位墨西哥独立战争的英雄。
走上观景台,山下灯火阑珊,最为显眼的便是黄色的圣母大教堂(así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 Guanajuato)和教堂后面绿白色的瓜纳华托大学(Universidad de Guanajuato)。眼前,就是几个世纪前最为繁华的银矿之都。
在观景台闲逛一会,搭乘缆车下山,此时的Sopena街上早已是人声鼎沸。不少人候在华雷斯剧院前等候入场,这座优雅的建筑始建于1872(或1873年)至1903年间,体现了浓郁的多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1903年10月27日,剧院正式落成,第一场歌剧《阿伊达》便在此上演。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艺人随处可见。找了家餐馆落座,看看人来人往,享受墨西哥的悠闲生活。
时间不早,该回饭店休息了,明日再来。
智选假日的早餐颇为丰盛,吃完抹了抹嘴,出门叫车去老地方:缆车站。乍一看,这升降机和上回在智利瓦尔帕莱索的差不多么。
买了单程票上山,观景台没有一个游客,只有皮皮拉像下刚到的一个摊贩。
阳光,照亮了整座城市,五颜六色的民居和色彩斑斓的教堂点缀其中,甚为漂亮。绿白色的瓜纳华托大学犹如背景,衬托着圣母教堂艳丽的黄色,大学右侧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座城市最为漂亮的二座巴拉克曲里格风格的建筑之一:孔帕尼亚教堂(Templo de la Compañía)。左前方,则可以看到方方正正火柴盒般的石墙谷仓。
从观景台左右两侧的山路均可以步行下山到老城中心。沿着右侧小径拾阶而下,除了靓丽的瓜城,就连阶梯一侧的墙壁上也涂满了色彩各异的壁画。
咦,这不是天蓬大元帅么,怎么跑这人模猪样地穿起了西服?不过习惯改不了,贪吃!
下山来到Sopena街,如果往右拐走没多久,就能看到一栋建于1728年的粉色圣方济教堂(Iglesia de San Francisco)。瓜城不少教堂用粉色砖石砌成,除了圣方济,还有大名鼎鼎的瓦伦西亚教堂(Templo de San Cayetano o de la Valenciana)和孔帕尼亚教堂。
沿原路返回,又来到了华雷斯剧院。据说剧院内设计成马蹄形,饰以巴黎歌剧院风格,幕帘则有君士坦丁堡金角湾的韵味。
剧院的另一侧,坐落着圣迭戈教堂(Templo de San Diego)。这座建于1756至1784年间的建筑,同样有着精美的巴洛克曲里格风格的浮雕。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圣母大教堂。这座宏伟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始建于1671年并于1696年完工,教堂内供奉着1557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赠送给瓜纳华托的圣母像,教堂内还珍藏着许多殖民时期的宗教艺术作品。
从教堂另一侧的Ponciano Aguilar街顺着往前走,另一栋巴洛克曲里格风格的教堂忽然呈现在眼前:孔帕尼亚耶稣圣堂。孔帕尼亚教堂建于1747至1765年间,由粉红色的石头砌成,是瓜城最漂亮最宏伟的曲里格风格的建筑之一。教堂外的墙上满是对称的巴洛克风格浮雕,教堂内则珍藏有许多殖民时期的绘画作品。
走进教堂,发现还有音乐会的彩排。原来每年10月,瓜城都要举办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Festival Internacional Cervantino),艺术节以《唐吉诃德》的作者米格尔‧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的名字命名。
教堂内人不多,那就坐下来欣赏一会免费的音乐会吧。
离开孔帕尼亚,窜入隔壁另一栋建筑。粉红色的外墙甚是漂亮,想想应该也是一座教堂吧,谁知竟然是瓜-纳-华-托-大-学的侧门!
墨西哥的俩女生,也蛮可爱的嘛。
瓜纳华托大学是拉丁美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732年最初作为桑蒂西莫-特立尼达耶稣会传教区所在,12年后成为学校并开始招生,是全国第一个教育机构。此后学校多次更名并于1828年成为国有学校,随后被命名为国立瓜纳华托学院。1945年学院升级为大学并最后命名为瓜纳华托大学。
瓜纳华托大学以绿色石头建造,正门外有113层台阶,整个建筑洋溢着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这儿也是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的举办地。
顺着小巷慢慢往前走,又来到了圣母大教堂前的拉巴斯广场(Plaza de la Paz),或叫做和平广场。三角形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青铜纪念像,用以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的结束以及象征和平。广场周围散落着许多餐馆,在这儿享用午餐也不错哦。
走过广场,右前方矗立着立法宫(Palacio Legislativo)。立法宫始建于1753年,最初为圣克莱蒙特侯爵和瓦伦西亚公爵所有,19世纪末卖给了州政府。1897年原建筑被拆除并在原址上建造新的立法院,1900年10年30日立法宫最终落成。
顺着华雷斯街往前走,很快到了拐角处的天使广场(Plaza de los Ángeles)。从广场边的小巷走一会,就到了著名的接吻巷(Callejón del Beso)。巷子最窄处的两侧阳台仅隔68公分,据说在此深情接吻的恋人们可以保证7年的幸福。
一个人就不去凑热闹了,天挺热,还是来点冰镇的东西吧。瞧,这不就有墨西哥的冰饮和冰激凌么?
接着往前走,左右两侧分别坐落着伊达尔戈市场(Mercado Hidalgo)和伯利恒教堂(Templo de Belén)。市场建于20世纪初,如今是手工艺商贩的天下;对面的伯利恒教堂,正面则是典型的曲里格风格。
看了看手中的地图,决定步行去圣卡耶塔诺-瓦伦西亚教堂(Templo de San Cayetano o de la
Valenciana)。后来才得知,这座精典的巴洛克曲里格风格的教堂,位于老城北面5公里外的山上。
沿着上山路悲催地走了2公里多,终于看到了一座城堡饭店(Castillo Santa Cecilia)。这座饭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686年的圣方济庄园,随着银矿产业的萧条,庄园也随之没落。1951年,白兰地爵士购买庄园后将其改建成中世纪的城堡饭店。1年后饭店对外营业,最初仅有20个房间。如今看到的城堡为加西亚家族所有,酒店的房间也扩建至110间。
瓦伦西亚教堂遥遥无望,找了个人问路,得知还得走几公里,最好乘车。刚开走一辆公共汽车,看着路牌,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个矿井,还是先去那参观吧。
走到三岔路口,前方有个加油站。沿着左侧一条小路走一会,就到了一个叫仙人掌的小矿(Mina El Nopal)。这个矿井开于1868年,如今属于瓜纳华托大学所有。矿井只开放了一部分,洞内还有一部老式升降机下到井底。
回到三岔路口搭乘公共汽车前往瓦伦西亚。
瓦伦西亚位于瓜纳华托老城已北5公里外,是殖民时期瓜纳华托银矿资源最丰富的区域。17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安东尼‧欧布雷巩和雅洛可瑟在该地区首度发现了银矿,之后雅洛可瑟成为矿山的主人并被封为瓦伦西亚公爵。在随后的1个世纪里,瓜纳华托成为全世界主要的银矿中心。
这些丰富的矿产给瓦伦西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当地人用贩卖矿产的所得建造了宏伟的大教堂和豪华的房产。矿区外的圣卡耶塔诺-瓦伦西亚教堂,便是为纪念发现这座矿产丰富的矿山而兴建。
大教堂由欧布雷巩和瓦伦西亚公爵雅洛可瑟出资于1765年开始兴建,并于1788年完工。建造教堂的资金源自于曾为全世界最大银矿产量的瓦伦西亚矿区产矿所得,当时总共花费了大约37万比索。教堂采用在采石场取得的粉色石头建造,外观设计采用巴洛克曲里格风格,侧窗则采用拱形的穆德哈风格,该教堂第二层的钟楼和右侧墙上的时钟并未完工。
教堂内,镀金祭坛、祭坛的装饰雕刻和19世纪时期的巨大壁画,无不展示着瓦伦西亚,这座银矿之都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