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业务及运营情况(一)

标签:
财经股票伊利股份 |
分类: 公司分析 |
伊利股份:业务及运营情况(一)
伊利股份的主营业务是乳制品,包括液态奶、冷饮、奶粉、奶酪四项业务。乳制品的品质取决于原料和工艺,工艺对于伊利而言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原料即原奶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是公司需要直面的主要问题。对此,伊利早在1998年即着手建立奶源基地,时至今日已经拥有中国六大奶源基地,其中三大奶源基地为天然奶源基地。得益于此,伊利拥有了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底气,有望通过提供高端产品获取超额利润。
一、业务属性稳定
伊利的主要业务是将天然奶源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营养要素,所提供的产品属于必需类的大众快速消费品,“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凸显出产品需求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但消费者的行为选择是多样化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表现各异,对此伊利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来应对。目前伊利的产品包括5大产品线,每一条产品线中均包含有多种产品。即使品种最少的高端奶产品线,亦包括有舒化奶、金典纯牛奶两种产品。
http://s9/mw690/5f7f7ef9gd545944247c8&690
2005年以来,液态奶产品占比的平均值为69.41%,方差为3.02,奶粉占比的方差为1.78,相对于液态奶与冷饮而言小41%。这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消费者行为选择相对持续稳定,企业在此过程中为市场提供的产品品种也相对稳定。由此我们可以作出判断,伊利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持续稳定的特征,最大风险主要来自于食品安全事故,而这可以通过提高检测技术,以及根本性的奶源基地建设达到控制和杜绝的目的。
二、主营业务变动
1999年以来,伊利建立了液态奶、冷饮、奶粉、原奶四个事业部,在上述四个事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品事业部,并由产品事业部对接上述四大事业部的销售。
表面上看伊利的业务仅为上述四项业务,但是伊利根据每项业务市场发展阶段和市场格局进行了产品线的有效调整。2000年左右,伊利提供的是常温奶产品。2003年后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格局变动向市场提供UHT奶,并于2005年投资1.8亿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生态工业园继续投资建设UHT项目。2006年,伊利开始逐步扩大销售业务范围,由于传统常温奶无法满足长时间保存,伊利平顶山市源源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一条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此后,伊利逐步加快超高温业态奶建设项目的速度。2007年,伊利根据其自身拥有的天然奶源基地优势开始逐步生产天然液态奶,包括舒化奶与金典奶。
除了常温业态奶、UHT、超高温灭菌奶以外,伊利于2005年与兰维利奥公司(Valio)签订了自2005年后的五年内在中国独家使用全球最著名益生菌LGG的权限,伊利股份就此进入了酸奶行业。
经营液态奶与酸奶业务期间,伊利发现上述两种产品的毛利率并不高,并意识到广阔的高端奶粉市场发展空间,遂于2004年8月24日在黑龙江杜尔伯特投资1.8亿元修建一个年产1.5万吨的奶粉生产基地,从此伊利的产品线上增加了奶粉成员。
2009年,伊利在天津建立了日产20吨的奶酪生产基地。至此,伊利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线,实现了多产品竞争的局面。部分产品也成为伊利独家生产产品,例如,“金领冠”奶粉、金典奶。相对于其它企业而言,伊利形成了全面竞争的局面,不仅为伊利在产品升级换代中赢得了缓冲时间,也为伊利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了客户粘性。
三、营业收入变动
伊利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构成伊利的产品线与产品结构。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伊利的营业收入结构及其毛利率均在发生变动。http://s14/mw690/5f7f7ef9gd545a3a38d1d&690
2007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营业收入达到了11.87%的历史最低点,之后营业收入逐渐上升至2011年的26.25%。此外,伊利正在调整产品结构,高端产品比例将逐步提高,高端产品比例提高后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也将有所提高。http://s10/mw690/5f7f7ef9gd545a921b149&690
http://s5/mw690/5f7f7ef9g7bba2adca374&690
伊利提供的产品的中毛利率最高的是奶粉,其次是冷饮,最低的是液态奶。液态奶、冷饮的毛利率均处于下降的过程,奶粉业务的毛利率处于上升时期。
四、营业成本变动
从伊利毛利率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6-2003年是行业跑马圈地阶段;2003-2007年是行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此阶段行业由于竞争激烈相互削价,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2008年,行业逐步进入了寡头垄断阶段,竞争趋缓,伊利的毛利率因此一度从5.89%提升至35.13%。
http://s10/mw690/5f7f7ef9gd545aef55cc9&690
2010年后伊利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相对于此前一段时间上涨了31.11%,而公司尚未调整出厂价导致毛利率有所下滑。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境外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下降,提高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进口奶在中国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减弱。
根据伊利2006年权证募集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70%,包装物、折旧占比为20%,能源及人工薪酬占比10%。2010、2011年,伊利扩张在建工程项目并未大幅增加,同时在建工程项目也尚未大幅转入固定资产中去。因此,营业成本的上涨主要源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http://s8/mw690/5f7f7ef9gd545b1585477&690
原奶的价格自2009年以来持续上涨,截至2012年原奶价格为每公斤3.38元,相对于2009年最低2.33元上涨了42.62%。2011年的原奶价格相对于2010年上涨了9.97%,2012年相对于2011年上涨了2.8%。由此,伊利2011年的营业成本中由于原材料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的比例为19.6%,相对于市场平均价格涨幅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高于市场平均涨幅。这主要是由于伊利在原奶收购或者自给原奶中选择质量较高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其原奶的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上涨幅度。成本的变动行为也正好体现了伊利股份业务调整方向,以及伊利股份业务调整速度。
相对于原奶的价格变动,伊利通过为市场提供高端产品,实现变相涨价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包装材料成本增加则是通过租赁利乐(中国)有限公司设备自行生产包装物的方法降低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对于人工成本的变动,伊利则采用机器设备代替人工成本的方法降低成本,同时减少生产人员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
备注:伊利系列作业由群友小鲨鱼负责,本人略加修改及补充,历时近2个月才逐步完成。大幅上涨后再发博文有些不合时宜,权当作为资料参考,后续仍将就奶源基地建设和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