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选股思路随笔
(2012-01-12 22:12:22)
标签:
财经股票杂谈 |
分类: 经历感悟 |
我的选股思路随笔
通过近年的投资实践,我觉得决定股票长期投资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还在于选股,其次才是定量,只要买得对,是否足够“便宜”是个赚多赚少的问题。十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涨幅归零有重融资轻回报等等多种原因,但用后视镜看,如果你选择的标的股票正确,那么你的投资依然可以取得成功,获得合理甚至丰厚的回报。
目前市场上有关投资理念有各种流派,有价值投资也有价值投机,有格雷厄姆式的、有巴菲特式的、有费雪式的、有林奇式的,也有技术式的等等不一而足,无所谓优劣,只要适合你并能帮助你取得成功就是好的。就像鞋子,只要你穿着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我比较笨,不是专业投资者,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市场,也不是财务工作者,无法给予标的股票精确的估值。因此我只能抓住大方向,即选择投资所谓好的企业,结合PE、PEG等情况大概估值,觉得还合理就买入持有,一路跟随它成长,直至公司发生质的变化。这更多的像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巴菲特是我的偶像,我也一直锲而不舍地学习,但我知道我没有能力去复制他,他的投资模式也不是我说的那么简单。
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我遵循的是先行业后企业,并局限在我能理解的很窄的范围。也为此,我经常与很多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擦肩而过,比如像现在的银行股,但我不想变来变去换来换去,不可能什么钱我都想赚能赚的,坚持能力圈赚取属于我的那部分合理收益就行了。
一、行业的选择。我只选择食品饮料和卫生保健这两个消费类行业。
选择投资消费类行业的原因,一是它属于人类生存基本需要,生命周期长,市场在牛熊轮回中这类企业也往往能长盛不衰。二是它与我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我能看得到、摸得着并感受到它的冷暖,比较容易判断。三是行业的空间大,这类型企业一般是大众消费品,一定程度上可按人头算账,也因此比较稳定,没有太多的更新换代需要。
我不善于猜迷,日常生活中我觉得那种调皮活泼的女孩子非常可爱,但如果你整天要玩什么“你猜、猜、猜、猜”的游戏,我就会觉得一个头两个大,非常不适应。比如那种科技类的股票我几经努力就是搞不懂,配置了一个苹果手机也只因为方便上网,其他软件游戏什么的一概不会。
食品饮料就比较好理解,A股市场中我了解并吃喝过的东西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肉制品、牛奶等等,其中我持有茅台近7年,但之前忍痛割爱了。我个人觉得白酒的总体容量不大了,也就是说感觉离天花板不远了,今后可能的机会主要在于此消彼长。这里单提卖出茅台可能对李剑、但斌、林园、梁军儒等我所欣赏的著名投资者不敬,但我并不是说它不好,如果管理层理性,以投资者的利益为考量,重视分红而不是让大笔资金闲置,或热衷于去搞什么我不懂的财务公司等等,我觉得长期持有茅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卫生保健类包括医药、保健品、日化产品等等,其中我认为西医目前看来还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在世界一体化的情况下也无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那些巨无霸企业竞争。他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对于我们国内主要以仿制药为生的医药企业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而西医的成功主要在于研发和销售。这实在太难了,不确定性太多了,可能是事故多发地带,有些像我们骑着自行车而人家开着大卡车,我们只有在夹缝中生存而难以与之掽撞。因此我只选择较容易胜出的中医,这个没有可比性,又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稳定发展不是问题。甚至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提高,中医作为我们的国粹、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还有最终走出国门远涉重洋的远景。毕竟,有希望总是好的,尽管过程比较曲折漫长。
二、企业的选择。
1、必须是行业的龙头或者做的是独门生意。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说,我不喜欢平等竞争的赚钱模式。我们说股票的背后是企业,你是行业的领袖,甚至规矩是你制定的,那么你基本上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位置,最后胜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投资这样的企业无疑也有非常高的胜算。而如果你经营的是独门生意,产品又有需求甚至供不应求,可以随着通货膨胀不断提价,那么我需要的就是耐心了。这方面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就是毛利率、利润率稳定走高。
2、有稳定的经营历史和清晰的发展前景。我要求所投资的企业必须有稳定的经营历史,是指企业最好上市5年以上,有可比数据查证检阅是不是好企业。我从不参与打新股或投资新股,我想企业要上市除了需要融资发展外,很可能这段时间是企业发展的巅峰时刻而高价出售。5年一般有一个经济周期,是不是好企业,能不能经得起考验,也基本上可以看出个真章。清晰的发展前景,我的理解是企业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或有可待发掘的利润增长点,不是那种行业处于饱和状态,市场容量离天花板不远了的情况。池子大了容易养大鱼,池子太小只能养玩物了。这方面从财务指标来看,就是净资产收益率一般都能保持双位数,较多情况下处于15-20%,有的甚至20%以上。
3、管理层诚信,有责任心。我希望所投资的企业管理层不要好大喜功,玩各种花招甚至虚假报表只为自己的升迁前途或短期利益考虑,而应该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优先考量,重视投资者的回报。为此,我也相对喜欢那种全流通的企业,至少经过市场充分消化,一挨解禁就大肆减持的情况能够较大机会避免,此时的估值水平也较为真实可靠。其实,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时而快速时而缓慢甚至负增长,哪怕是一时头脑发热造成的失误也是正常的事情,管理层只要给予合理的解释和真实的检讨,我也一样认为值得嘉许并继续追随。那种大股东一直发公告延迟减持时间,甚至从来都不减持,而且一直增持或回购的企业才是真正值得放心的。
4、总市值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最好是在100-400亿之间。要强调的是,这个跟行业空间有关系,跟股本大小没有关系,有些企业分红的方式喜欢采用拆分的形式,股本可能就会越来越大,但这个没有实际意义。我喜欢真金白银的分红,这说明企业有钱有实力,而不是老要伸手融资。话说回来,这个时候经济特征较好并有远景的企业往往处于青壮年时期,年富力强,投资这样的企业比较有盼头。总市值太高了容易碰及天花板,要赚取翻倍甚至几倍的收益很难,比如像现在的四大国有银行,你期望有翻几倍甚至十倍的收益率就有些不切实际了,投资这样的企业用股息率来衡量比较合适,属于缓慢增长稳健类的。由于我的资金有限,选择的空间较大,也想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收益率,因此我排除大市值的巨无霸类型。但企业市值太小也不行,像创业板、中小板类型的企业,它们一般还处于艰苦奋斗阶段,还未能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稳定性和确定性较差,投资这种企业风险较大,难以看清发展前景,做生意傍大款还是比较稳妥,趋利避害嘛。从中外历史上看,市值在100-400亿的企业也是十倍股甚至百倍股的盛产地。
先说到这里,感觉还不够清楚,有待继续细化补充。不足、不妥之处请朋友们不吝多加指点。当然,还得感谢朋友和网络,要没有朋友的敦促和博客的平台,我还真没动力去写出来,这样的阶段性总结很有帮助理清思路,培养耐心,坚定信心。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建议朋友们也多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