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域大世界
海域大世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986
  • 关注人气:1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百余字的《心经》,为什么摄全部佛法?读读译文就知道了!

(2017-02-04 09:33:11)
标签:

《心经》

分类: 佛学

   助你初读《心经》通俗全(译文/海域)

【按:】心经》般若bore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

弘一法师称“《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

出于好奇,我六十多岁初读《心经》。出于帮人读书而研读并试译《心经》。

可能是我曾经讲授过哲学的缘故,在研读过程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帮助长期接受主流思想教育的人群,能比较轻松地初步了解经》进而引发他们深入学习心经》乃至佛学的兴趣。

我努力要做的,就是让读者感心经》原来还是好懂的,很多意思都熟悉,只是很多用语太陌生。

在此特别要说明,我的译文绝不是经文的全部内涵,只是大家凭借已有的哲学常识容易理解的部分内涵。当然对这部分内涵的表达,我力求做到符合本义。如果读者读了这个全译,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愿意去探求证悟,进而有兴趣进一步学习儒释道传统文化,我的用心也就值了。


☀【原文译文对照阅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把握圆满人生大智慧的核心佛经》)  

观自在菩萨,(自在地进行观察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通过深入修行妙智妙慧的《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 (非常明白清楚地体悟到“五蕴”即所有的物质、表层的感受、形成的概念、盘算的主意、产生的决定,是发展变化的,)

度一切苦厄。(对任何存在有了这样的认识,人就可以从一切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

舍利子:(学生舍利子啊!你注意听:)

色不异空 (形形色色的事物都离不开发展变化,)

空不异色;(发展变化也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事物而单独存在;)

色即是空 ,(所以,也可以说形形色色的事物就是变化,)

空即是色 。(变化就是形形色色的事物。)

受想行识,(就是受、想、行、识这些属于精神现象的东西,)

亦复如是。也都是这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

舍利子:(学生舍利子啊!你继续听:

是诸空相,(一切法则也都是发展变化的,)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因此,万物发展变化的本性决定了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状,)

无受、想、行、识(没有固定不变的受、想、行、识这些精神现象;)

无眼、耳、鼻、舌、身、意; (没有固定不变的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记忆;)

无眼界,(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无变化的边界,)

乃至无意识界;(直到心灵所能感受的事物无变化的边界;)

明, (没有不能了解的,)

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乃至无老死,(直到没有老和死,)

亦无老死尽。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没有苦恼的产生聚集,也就恼的断绝消除,

无智亦无得, (不用智慧去强求,)

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得不到都不重要。

 ☀☀☀☀☀☀

菩提萨多, (菩萨觉悟之后,)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靠心经揭示的大智慧,)

心无挂碍 (心中便没有对一切获得的牵挂;)

无挂碍故由于没有了这个牵挂,)

无有恐怖, (所以也就没有了失去什么的恐慌,)

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违背真理的虚假见解,)

究竟涅槃。(终于进入绝对自由的状态。)

 ☀☀☀☀☀☀

三世诸佛 ,(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的各位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靠心经这个圆满人生的大智慧,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说心经,

是大神咒,(是伟大神圣的真言咒语,)

是大明咒,大放光明的真言咒语,

无上咒, 至高无上的真言咒语, 

是无等等咒,是没有与之相比的真言咒语,

能除一切苦 能够除去众生的一切痛苦烦恼

真实不虚。的确是真实不虚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既然是这样的大智慧,

即说咒曰(那就马上来诵念以下真言咒语:

揭谛揭谛 jiēdìjiēdì,  

波罗揭谛 bōluójiēdì,

波罗僧揭谛 bōluósēngjiēd

菩提娑婆诃 pútísàpóh

咒语译说明:按玄奘时代译经的八不译规定,咒语为密语不译。据说咒语藏有玄机,此处四句咒语标有注音,按正确读音反复!字面的意思:去,去,到彼岸去,大家到彼岸去,迅速修成正果。) 

注释参考

*照见:非常明白清楚地知道。

*五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五蕴包括:

1,色蕴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统称为色,因此色蕴是色的总和,色在这里相当物质。

2,受蕴,受是接受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这有苦乐忧喜舍的不同;

3, 想蕴,想是获取、想象的意思,在我们接触环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给它安立名称;

4,行蕴,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

5,识蕴,识是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以上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五蕴,为便于理解译为:所有物质、表层感受、形成概念、盘算主意、产生决定。空,绝不能理解为无、没有,而是指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变化无常的。这是所有事物的共性,是事物的本质、本性,具有绝对性。

*舍利子:释尊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超常。

*色:即形色、色身等,指形形色色的一切物质。  

*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从产生的一刻开始,便走向灭亡即空。另外,事物的这种本质属性,存在于千差万別的具体事物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即是空的空,作为事物的共性,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故空离开色而单独存在。一切事物即色,虽然它们的形象各异,变化无穷,丰富多彩,但它的本都是空的,所以一切本空,故色不能离开空而单独存在。由于色与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的,因此也可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即真实之意。1,苦,指世间烦恼和身心不安的事,都叫做苦。众生都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2,集,指造成世间人的痛苦的原因,"集"是"招集一切苦恼"的意思。苦从何来?人人都有贪嗔痴烦恼,由此三烦恼必然产生杀盗淫妄等,从而导至八苦。3,灭,断灭苦因苦果称为灭谛,苦尽就是涅槃。4,道,灭苦因苦果需要修道称为道谛。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涅槃:灭却烦恼进入绝对自由的状态。

 

【附:学习心得】

           ⭐“空”的智慧助人活得从容自在⭐

                     ----《心经》初读笔记文/海域)

【按】:我体会,《心经》的核心内容是讲佛学的色空观。这是整个佛学大厦的理论基础。因此,把色与空弄清楚了,就容易登入佛学的大雅之堂。佛学的色空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一生中,从可能遇到的种种苦厄中解脱来,使自己活得从容自在健康快乐。我的这篇学习心得,可能对大家理解色空概念有点帮助,于是不揣浅陋特粘于此

佛说: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空。

佛学里的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先查阅一下词典,看看是如何解释的:

1、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5月增补本)

2、四大皆空---“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3、四大皆空----“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

4、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

我对空的认识从小就是词典和大人们依据辞典所给予的类似上述解释。 正是听了这些所谓的权威解释,加上对“色”和“空”的望文生义,便认为佛学是虚无的消极厌世的。

这样错误解释的四大皆空,变成了有些人把四大皆空,作为及时行乐和消极处世的有力借口和不可辨驳的依据。

读了点佛学后才知道上述解释均曲解了佛学“缘起性空”的本义。

其实,佛学里说的是指形形色色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说的”,指的宇宙间所有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变化,这些东西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即无常的。

再引申一点,是指形形色色事物的个性、特殊性。

是指形形色色事物的共性、同一性。佛学把事物变迁这样一种规律叫做空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凡是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人都背诵过这句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解释还有一句话:物质世界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原来佛学的色空观,与我们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没有什么根本的冲突。

佛学对物质世界变化绝对性的理解,在人的生存中显得非常突岀 。空这种精神,让我们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使我们能超然地活在这个世间,不被事物的相对存在的表象所迷惑,这就是佛学所说的空的智慧。

空的智慧要求我们以更睿智的眼光来看待宇宙间形形色色的各种事物。色只不过是浮在我们面前的一些表象,而空才是事物的本质、特性。

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遵循这种规律。家庭的组建、成功的事业、朋友间的友情等等,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一直只停留在原有的观念里面,总是抱着一种固有、永恒、不变的执着,我们的生活便会因此而产生非常大的障碍及困扰。

比如,有的人在岗并掌握一定权力的时候,不少人天天围绕在他身边;当离开岗位后,特别是自己遭遇不幸时,身边的人少了,有的人非但不理解自己,甚至还会落井下石。如果你不了解宇宙的空性,即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面对这种情况就会烦恼骤起,觉得这个世间对你不公平,社会对你不公正,于是愤愤不平、闷闷不乐。如果了解宇宙的空性是绝对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面对这种情况就会感到十分正常。

当我们从空性的高度来解析身边的爱人、朋友、同事、同学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心里便会非常地坦然。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变,身边所有的东西都在变。我们从这样的高度来看一切事物,心胸才会非常宽广心态才会超然才能在这个世界活得从容自在一些。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认为佛学思想会使人没有追求,对个人和社会进步有不好影响,很大程度上都是缘于对空的错误理解。实际上佛学主张人们要减少对名誉、地位、金钱、甘味、美色的贪求,提倡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空的智慧帮助我们认清人应追求什么,应如何去实现追求。这样,我们就能以一个非常智慧的心态立足于天地之间,以一颗更从容和宽广的心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

不要因为追求名誉,

而让自己变成名誉的奴隶;

不要因为追求金钱,

而让自己变成金钱的奴隶。

从容看世界,做自己的

主人才是人生的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