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经》句译注释---初读笔记之二

(2016-04-11 17:36:27)
分类: 佛学

     
   《心经》句
译注释

  
   
     
     
  
---读笔记之二 
     
  

     
     
     
 
 
 (译文版式:海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全名把握圆满人生智慧的核心佛经  




观自在菩萨
 
     
     
   
(自在地进行观察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通过深入修行妙智妙慧的《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      
   
 
(非常明白清楚地体悟到五蕴是虚空无常的,)

度一切苦厄。
     
     
 
(于是便可以从一切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舍利子:
 
  
(舍利子
啊你注意听:)



色不异空
 
 色离不开空,)



空不异色;   
空离不开色;)



色即是空 ,  
色就是空,)



空即是色 。  
空就是色。)



受想行识,
 
 受、想、行、识这些精神现象)

亦复如是。
  
也是这样的




舍利子:    
   
(舍利子
啊你继续听:



是诸法空相,
   
 (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因此,万物变化无常的本性决定了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
状,)



无受、想、行、识;
     
 
(没有受、想、行、识这些精神现象;)

无眼、耳、鼻、舌、身、意;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
没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记忆六尘;)

无眼界 
     
 
(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无意识界;
 
(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明,
 
     
 
(没有不能了解的,)



亦无无明尽,
 
 
(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乃至无老死, 
   
(直到没有老和死,)

亦无老死尽。
 
 
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
   
(没有
苦恼的产生聚集,也就苦恼的断绝消除,


无智亦无得
 
,   
(不用智慧去强求,)

以无所得故。
 
  
所以,得到与得不到都不重要。




菩提萨多,
 
     
   (菩萨觉悟之后,)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靠心经这个圆满人生的大智慧,)

心无挂碍 
     
   (心中没有了牵挂;)


无挂碍故,      
   
由于没有了牵挂,)

无有恐怖, 
     
   (所以也没有了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违背真理的虚假见解,)


究竟涅槃。      
   
(终于进入绝对自由的涅槃。)

三世诸佛 ,
     
  
(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的各位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靠心经这个圆满人生的大智慧,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说心经,


是大神咒,
 
   
(是
伟大神圣的真言咒语,)


是大明咒,
 
   
大放光明的真言咒语,



是无上咒 ,  
 
至高无上的真言咒语, 


是无等等咒 ,
 
是没有与之相比的真言咒语,



能除一切苦
 
 
能够除去众生的一切痛苦烦恼,


真实不虚 。
 
 
的确是真实不虚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  
(所以说,
既然是这样的大智慧,


即说咒曰:
   
     
 
  
(那就
马上来诵念以下真言咒语:

 揭谛揭谛 jiē
dì jiē dì
,  



 波罗揭谛
 
luó jiē dì,

   
   波罗僧揭谛
 
luó sēng jiē dì

   
   菩提娑婆诃
 
tí sà pó hē



咒语
译说明:按玄奘时代译经的八不译规定,咒语为密语不译。据说咒语藏有玄机,此处四句咒语标有注音,按正确读音反复!字面的意思:去,去,到彼岸去,大家到彼岸去,迅速成就证菩提。) 

 


【注释】


   照见:非常明白清楚地知道。




 
  五蕴:
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五蕴包括:1,
色蕴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统称为色,因此色蕴是色的总和,色在这里相当物质。2,受蕴,受是接受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这有苦乐忧喜舍的不同;3, 想蕴,想是获取、想像的意思,在我们接触环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给它安立名称;4,行蕴,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5,识蕴,识是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以上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五蕴,为便于理解译为:所有物质、表层感受、形成概念、盘算主意、产生决定。空,绝不能理解为无、没有,而是指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变化无常的。这是所有事物的共性,是事物的本质、本性,具有绝对性。


 
  
舍利子:释尊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超常。


 
  
色:即形色、色身等,指形形色色的一切物质。
  






   
 空: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从产生的一刻开始,便走向灭亡即空。另外,事物的这种本质属性,存在于千差万別的具体事物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即是空的
空,作为事物的共性,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故空不能离开色而单独存在。一切事物即色,虽然它们的形象各异,变化无穷,丰富多彩,但它的本都是空的,所以一切本空,故色不能离开空而单独存在。由于色与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的,因此也可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即真实之意。1,苦,指世间上一切烦恼和身心不安的事,都叫做苦。众生都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2,集,指造成世间人的痛苦的原因,"集"是"招集一切苦恼"的意思。苦从何来?人人都有贪嗔痴烦恼,由此三烦恼必然产生杀盗淫妄等,从而导至八苦。3,灭,断灭苦因苦果称为灭谛,苦尽就是涅槃。4,道,灭苦因苦果需要修道称为道谛。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涅槃:灭却烦恼进入绝对自由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