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王阳明心学精要梳理(多次更新)

(2016-01-31 16:31:36)
标签:

转载

[转载]王阳明心学精要梳理(多次更新)

根据我的学习理解,并参考周月亮著《心学大师王阳明》一书中的一些观点,试将王阳明的心学精要梳理如下:

1、心:既是一个认识论概念,也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物一元论。“天下无心外之物”。人心和宇宙之心,与世间是相互交涉的。王阳明言:“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故要在事中炼,在世间炼,在实践中炼。所以王阳明又被称之为一个实学家。他运用这番理论,成就了一番事功。实际上禅宗也强调处处都是锻炼的道场。“心即理”。“此心在物即为理”。逻辑起点。“发窍处”。心本体纯真,无善无恶。如比较的话,“心”这个概念与道家中的“道”,理学中的“理”,佛教中的“法”,西方哲学中的“绝对理念”有等同性,皆是最高层次的一个概念。给人一个动态的心灵管理法。日新、日日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进取、超越、升华的过程。其精髓仍是理性主义。

2、“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类似于禅宗讲人人皆有佛性。于贵州西北修文县龙场,艰难困厄、生死考验之中,设想若圣人处此之境,又当如何?“圣人至此,更有何道?”由此临界点上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

3、良知。人人心中皆有良知。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天道。即是佛性。又似西哲康德所说:心中的道德律。

4、致良知。加一致字,目标也,追求也,努力也,实践也,躬行也。通过“格物”,通过为善去恶的行动来达到良知。

5、知行合一。知行四句教: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知已有行在,行已有知在。

6、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天泉证道:其弟子王畿主四无说、钱德洪主四有说。王阳明的最后的裁决是:打并为一,有无合一。严滩答问的结论:本体功夫合一。本体功夫都是有无合一的。

要比较好地理解王阳明的心学,需要有一些儒、释、道的基础,因为王阳明本人就是儒释道兼修的,而他的心学也可以说是凝聚了儒释道三者的精华。如再学过一点西方哲学,则更有助于比较和理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