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域大世界
海域大世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986
  • 关注人气:1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30、31、32章)

(2015-11-14 17:49:56)
标签:

道德经

道法自然

老子的智慧

分类: 道学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30章)         

★此成语(名言、俗语)出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天道好还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先读读现代语译

以大道来辅佐君主的人,     

不会用武力逞强于天下。 

征战会天理难容遭报应。 

不信请看两军撕杀之处, 

总是荆棘丛生一片荒芜。 

一场血腥大战过后, 

必有灾荒年月相随。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取胜便打道回府,

绝不会凭借武力乘势追击逞强称雄。 

因此,一旦打赢了不能自高自大, 

一旦得胜了不能自我夸耀,    

一旦成功了不能蛮横骄傲, 

歼灭敌军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             

胜利了不要自我膨胀逞强逞霸。 

 

要懂得事物超常强壮必然加快衰老, 

因为超常强壮是不合乎道的原则的, 

凡是不合乎道的事物必将很快灭亡。 

 

【诵读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以道佐人主者,   (以大道来辅佐君主的人,)     

不以兵强天下。   (不会用武力逞强于天下。) 

其事好(hào)还。    (征战会天理难容遭报应。) 

师之所处,            (不信请看两军撕杀之处,) 

荆棘生焉。            (总是荆棘丛生一片荒芜。) 

大军之后,            (一场血腥大战过后,) 

必有凶年。            (必有灾荒年月相随。)      

 

善有果而已,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取胜便打道回府,)

不敢以取强。      (绝不会凭借武力乘势追击逞强称雄。) 

果而勿矜,         (因此,一旦打赢了不能自高自大,) 

果而勿伐,         (一旦得胜了不能自我夸耀,)    

果而勿骄,         (一旦成功了不能蛮横骄傲,) 

果而不得已,     (歼灭敌军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             

果而勿强。         (胜利了不要自我膨胀逞强逞霸。) 

 

物壮则老,        (要懂得事物超常强壮必然加快衰老,) 

是谓不道,       (因为超常强壮是不合乎道的原则的,) 

不道早已。       (凡是不合乎道的事物必将很快灭亡。) 

 

【阅读提示】

本章与下一章都是表达老子反对战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以武力逞强逞霸是违反道的,战争必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因此老子反对当时的一切争霸兼并战争。这与老子主张尊重生命、珍惜自然、清静无为、虚无守雌的思想是一致的。

 

【学习老子的智慧】

 

【注释】

·其事:指军事行动。

·好还:报应。

·果:胜利,以下同。 

·伐:夸耀。

·早已:早完结,早死。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先读读现代语译】

用兵就意味着有人负伤丧命,  

显然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 

因此人们通常都极讨厌用兵, 

有道之人处事力争不动武力。 

 

君子平时遵从习俗以左方为贵, 

用兵时秩序调换又以右方为贵。 

兴兵打仗是不吉利的举动, 

根本不是君子要干的事情, 

如果万不得已要出兵打仗, 

也首先持冷漠节制的态度。 

即便胜利了也不会美滋滋, 

如果因战胜了而沾沾自喜,

这就等于是以杀人为快乐。 

那些把杀人当作快乐的人, 

天下人是不会让他得志的。

 

举办吉庆活动时以左边为贵, 

举办凶丧活动时以右边为尊。 

但在凯旋时副将行走在左边,

而主帅大将正职行走在右边。

这就表示对胜利也视同凶丧来对待。 

原因是战争使众多的人伤残和死亡, 

当以悲痛的心情撫慰伤者哭祭死者, 

即是庆祝胜利也仍按凶丧仪式处置。

 

【诵读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夫兵者,                     (用兵就意味着有人负伤丧命,)            

不祥之器,                 (显然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           

物或恶(wù)之,          (因此人们通常都极讨厌用兵,)      

故有道者不处(chǔ) (有道之人处事力争不动武力。) 

 

君子居则贵左,        (君子平时遵从习俗以左方为贵,) 

用兵则贵右。           (用兵时秩序调换又以右方为贵。) 

兵者不祥之器,       (兴兵打仗是不吉利的举动,) 

非君子之器,          (根本不是君子要干的事情,) 

不得已而用之,      (如果万不得已要出兵打仗,) 

恬淡为上。              (也首先持冷漠节制的态度。) 

胜而不美,              (即便胜利了也不会美滋滋,) 

而美之者,              (如果因战胜了而沾沾自喜,) 

是乐杀人。              (这就等于是以杀人为快乐。) 

夫乐杀人者,         (那些把杀人当作快乐的人,) 

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天下人是不会让他得志的。) 

 

吉事尚左,              (举办吉庆活动时以左边为贵,) 

凶事尚右。             (举办凶丧活动时以右边为尊。) 

偏将军居左,         (但在凯旋时副将行走在左边,)

上将军居右。         (而主帅大将正职行走在右边。)

言以丧礼处之。      (这就表示对胜利也视同凶丧来对待。) 

杀人之众,             (原因是战争使众多的人伤残和死亡,) 

以悲哀泣之,          (当以悲痛的心情撫慰伤者哭祭死者,) 

战胜以丧礼处之。  (即是庆祝胜利也仍按凶丧仪式处置。) 

 

【阅读提示】

 

 

【学习老子的智慧】

 

 

【注释:】

  ·兵:指战争、战事。

·物:这里指人。

·左、右:古代礼仪,左阳右阴,阳升而阴杀。

·偏将军:不专杀敌的将领。

·上将军:主杀的将领。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32章)

                           

   ★此成语(名言、俗语)出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知止不殆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先读读现代语译】

道永远虚无而质

虽然不见其踪迹, 

但天下没有谁能支配它。 

如果侯王遵循去治理天下,  

那么百姓将自然而然宾服于他。 

 

天地阴阳融合祥瑞纷呈风调雨顺, 

就像普降甘露一样润泽天下万物, 

不用人干预却自然而然普润均匀。 

 

世界一旦形成即表明有了千差万別的事物, 

不同的事物各有特征并按不同的规律运行, 

因此就要知晓事物特征,行事要适可而止,          

凡事都能照着这样去做,可以避免危险。 

 

总之道无所不在,天下万物都归顺于道,  

就像溪水千迴百转自然江海一样。 

 

【诵读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道常无名、朴。         (道永远虚无而质。)

虽小,              虽然不见其踪迹,) 

天下莫能臣。          (但天下没有谁能支配它。) 

侯王若能守之,         (如果侯王遵循去治理天下,)  

万物将自宾。          (那么百姓将自然而然宾服于他。) 

 

天地相合,           (天地阴阳融合祥瑞纷呈风调雨顺,) 

以降甘露,           (就像普降甘露一样润泽天下万物,) 

民莫之令而自均。       (不用人干预却自然而然普润均匀。) 

 

始制有名,   (世界一旦形成即表明有了千差万別的事物,) 

名亦既有     (不同的事物各有特征并按不同的规律运行,) 

夫亦将知止,   因此就要知晓事物特征,行事要适可而止,)          

知止可以不殆。  凡事都能照着这样去做,可以避免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  (总之道无所不在,天下万物都归顺于道,)  

犹川谷之于江海。 (就像溪水千迴百转自然江海一样。) 

 

【阅读提示】

   道虽然虚无不见其形,但是它无所不在,主宰万事万物的运行。人们不能支配它、改变它,只能象川谷流归江海那样归顺它。因此,遵道治理政事,百姓宾服,社会和谐。人们努力知晓事物的特征和规律,行事有度即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发生。

 

【学习老子的智慧】

 

【注释】

·常:永恒。

·无名:虚无,即本来是有,但又看不见摸不着。

·朴:木头,原本,引申为本初、原生状态。

·小:道无大小之分,此处指道隐而不可见

   ·之:指道。

·宾:宾服、顺心、顺从。

·莫之令:即莫令之,不强迫。

·自均:均即匀,意思是自然、自动进入均匀、和谐。

·始制:始,当初、开始。制,形成。

·有名:指多样的、具体的万物。

 ·知止:止,指事物各自的边界、界限、特征;行事有限度,适可而止。

 ·殆:危险,危害。

 ·譬:比拟。

 

                         【语译与编排:海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