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27、28、29章)

(2015-10-08 13:08:53)
标签:

老子的智慧

道法自然

道德经

知雄守雌

分类: 道学

        一起来读《道德》(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先读读现代语译】

善于行走或者说善于行动,

是不留痕迹或者是不为之为

善于说话或者说善于表达,

是不会出言失当或者是不表达的表达 

善于计算或者说善于谋划,

是不借助器具或者是不谋划的谋划

善于关闭或者说善于防盗,

是不用门栓或者是不防盗的防盗    

善于捆绑打接或者说善于约束,

是不用绳索却解不开或者是不约束的约束。       

 

因此,凭借这样的顺任自然之道,

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 

故而世上没有被他遗弃的人 

圣人总是善于物尽其用, 

故而世上没有被他抛弃的物。 

可以说这里面蕴含着聪明智慧。 

 

正是不弃人不弃物,所以善人, 

是不善之人的老师 

而那些个不善之人,   

可作为善人的借鉴。。 

一个人如果既不能尊善人为师,

又不能以不善之人为有益借鉴, 

就算智商再高也仍然是大糊涂,

可以说这虽智却迷中蕴藏玄机。 

 

【诵读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a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善行无辙迹;                         (善于行动,不会留下痕迹

善言无瑕谪(xiá zhé)              (善于表达,不会岀言不当 

善数(shǔ)不用筹策;               (善于计算,无需借助器具

善闭无关楗(jian)而不可开; (善于关闭,不用门栓也打不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打结,不用绳索也解不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因此,凭借这样的顺任自然之道,

                                 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 

故无弃人;          (故而世上没有被他遗弃的人 

常善救物,          (圣人总是善于物尽其用,) 

而无弃物。          (故而世上没有被他抛弃的物。) 

是谓袭明。          (可以说这里面蕴含着聪明智慧。) 

 

故善人者,          (正是如此显然善人) 

不善人之师;      (是不善之人的老师 

不善人者,          (而那些个不善之人,)   

善人之资。          (可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贵其师,          (一个人如果既不能尊善人为师,)

不爱其资,          (又不能以不善之人为有益借鉴,) 

虽智大迷,          (就算智商再高也仍然是大糊涂,)

是谓要妙。          (可以说这虽智却迷中蕴藏玄机。) 

 

【阅读提示】

      本章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前五句以身边事作,

明有道者顺任自然不刻意作为的道理。遵循这个道理,圣人便具有不

弃人不弃物的胸怀,做到善人和不善之人,都一律给以善待。

我对文中的五个“善”的语译做了较大的引申,比如,将“

行无辙迹”译成:善于行走或者说善于行动,是不留行迹或者是不为之这样译,可能更接近老子的本意,同时让人更容易理解

 

【学习老子的智慧】

     老子提出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待人接物要求:善待不善之人。为什么要这样?老子说,可以给善人一个借鉴。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找理由不弃任何一个人。怎么样善待?我想,不要因其不善而鄙视他,要劝勉他、帮助他,相信他迟早会成为善人。原来人人都企求的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如此简单,然而却被争名、争利、争输赢的人给搞复杂了。

 

【注释】

·瑕、谪:过失、责备。

·筹策:古代计数工具。

·贵:珍贵,引申为尊重。

·袭明:袭,承载,蕴藏;明,聪明智慧。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28章)

                           

★此成语(名言、俗语)出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 知雄守雌

                   ○ 知白守辱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守其辱

 

先读读现代语译】

 修道之人深知可以运用雄强制胜, 

 但却宁愿保持雌柔、谦让和低调,

 心甘情愿做天下低位接入的溪流。 

 这就使内心充盈而保持永恒之德, 

 可以像婴儿般吸收营养而成长壮大。  

 

修道之人深知可以力争洗刷清白,  

但却宁愿接受误解、委屈和侮辱,  

心甘情愿做负重纳污的高山深谷。 

有了山谷般的虚空博大能容胸怀,  

能虚怀若谷永恒的德就圆满充足, 

可以像回归于开元之始而生机无限。 

 

正是质朴的自然状态即道散开形成万物,  

圣人善于遵道而行并有效驾驭利用万物,

就能成为官长乃至成为统领全局的君主,

所以卓越治国当顺任大道而不割离大道。 

 

【诵读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知其雄,       (修道之人深知可以运用雄强制胜,) 

守其雌,       (但却宁愿保持雌柔、谦让和低调,) 

为天下谿。    (心甘情愿做天下低位接入的溪流。)         

常德不离,    (这就使内心充盈而保持永恒之德,) 

复归于婴儿。  (可以像婴儿般吸收营养成长壮大。) 

 

知其白,      (修道之人深知可以力争洗刷清白,) 

守其辱,      (但却宁愿接受误解、委屈和侮辱,) 

为天下谷。    (心甘情愿做负重纳污的高山深谷。) 

为天下谷,    (有了山谷般的虚空博大能容胸怀,) 

常德乃足,    (能虚怀若谷永恒的德就圆满充足,) 

复归于朴。    (可以像回归于开元之始而生机无限。) 

 

朴散则为器,  (正是质朴的自然状态即道散开形成万物,) 

圣人用之,    (圣人善于遵道而行并有效驾驭利用万物,) 

则为官长,    (就能成为官长乃至成为统领全局的君主,)

故大制不割。  (所以卓越治国当顺任大道而不割离大道。) 

 

【阅读提示】

本章说明为什么要柔弱、内敛、谦下、不争的道理及其重要作用。

【学习老子的智慧】

守其雌、守其辱,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即常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好处多多,但一般人却爱争强好胜,实在是有些愚蠢。

 

【注释】

·谿:同溪,溪流,河流。

·白:清白。

·谷:山谷。

·朴:指天下大道。

·制:制度,泛指政治。·

·不割,不割离大道,即无为而治。

 ·

一起来读《道德经》(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圣人三去

 

先读读现代语译】

 要想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干, 

 我料定这是根本不会成功的。

 众人之天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对他们不能以强迫命令去干预, 

 更不能动辄以暴力去把持控制。

 强迫命令干预的结果会败事有余, 

 暴力把持控制的结果会丧失所有。 

 

 细察民意国情,多样万变复杂:

 有的主动前行,有的被动后随 

 有的缓慢柔,有的急躁粗暴 

 有的强健兴盛,有的瘦小贫弱 

 有的奋发图强,有的自弃自毁。 

 

 因此圣人处世 去除偏激极端,             

  去除奢侈放纵,              

 去除太繁太虚。              

 

【诵读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xū)或吹;  或强或羸(lei)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要想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干,) 

吾见其不得已。          (我料定这是根本不会成功的。)

天下神器,                 (众人之天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可为也,                 (对他们不能以强迫命令去干预,) 

不可执也。                 (更不能动辄以暴力去把持控制。)

为者败之,                 (强迫命令干预的结果会败事有余,) 

执者失之。                 (暴力把持控制的结果会丧失所有。) 

 

故物或行或随;          (细察民意国情,多样万变复杂:

有的主动前行,有的被动后随 

(xū)或吹;            (有的缓慢柔,有的急躁粗暴 

或强或羸(lei)        有的强健兴盛,有的瘦小贫弱 

或培或堕。                (有的奋发图强,有的自弃自毁。) 

 

是以圣人去甚,         因此圣人处世 去除偏激极端,)             

去奢,                        (要去除奢侈放纵,)              

去泰。                        (要去除太繁太虚。)              

 

【阅读提示】

         阐明治国安民为什么不能强力作为和暴力把持的道理,强调治国应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要去除极端、奢侈、繁琐的种种行为。

【学习老子的智慧】

 

【注释】

        ·取,治理。

·为之和下文的为:均指强为,即“无为”的对立面。 

 ·天下:指天下人也指国家。

·神器:神物,即指天下人和国家是神物,不可侵犯。

·物:指人、事、物。

·培:意为培育成长。

·堕:堕落,摧毁。

·培:意为培育成长。

                  【语译与编排:海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