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机构养老:发展滞后于需求

(2011-12-17 15:49:42)
标签:

转载

分类: 边走边谈

机构养老:发展滞后于需求

关于养老的话题之一

来源: 甘肃日报   2010-01-12     生活.时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家总人口的7%,那么该国家就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按照这个标准,从有关部门2008年的数据来看,我省常住人口为26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3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19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1.53%和7.57%,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省份,并且我省老龄化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432万人,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面对跑步进入的老龄化社会,我们该如何应对?为此,我们特别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等方面对我省城镇居民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

    俗话说“人人都会老,人人都养老”。自从进入老年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子女无法照顾老人,空巢老人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使得很多人将养护老人的目光放到了社会养老机构上面,那么目前我省的养老服务机构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能否应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养老需求?

机构养老床位短缺

    82岁的吴镔老人已经在兰州市老年公寓住了7年了,记者见到她时,吴老正在和看护一起看电视。吴老告诉记者住进养老院之前4年她一直由保姆照料生活。虽说吴老有三个子女,但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在兰州,由于身体不好,吴老很早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了,吴老说:“我慢慢感觉做饭都很困难了,孩子们都那么忙,我也不愿意成为他们的负担,我早想好了以后要在养老院里养老。”老人做通了儿女们的工作后,就住进了刚刚建起不久的老年公寓。现在几个孩子每天都要给老母亲打个电话,一到周末儿子就来看望老人,吴老说:“这里什么都方便,孩子又给我请了专护,挺好的。”

    当记者来到兰州市第一家民办养老院——童鹤爱心护理院时,安静整洁的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午休时间结束了,刚住进不久的高奶奶就开始找她认识的新朋友准备一起打牌,高奶奶告诉记者,以前一个人没个伴,现在在养老院里老人多,热闹多了。

    兰州市老年公寓主任何兰荣告诉记者,老年公寓从2001年开业以来,共接待入住老人780人次,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公寓的入住率达到了100%。总务科科长王淑媛说:“床位还是太紧张了,现在我们这里已经登记等待床位的老人累计有1000多人,平均每年都有300多人。”童鹤爱心护理院院办主任倪燕珉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床位也比较紧缺,160张床位都已住满,想要入住的老人得预约排队等待腾出来的床位。记者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养老机构都存在床位紧张的现象。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省没有一家省级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省城兰州公办与个人投资修建的老年服务机构只有14家,且规模小、设施落后,老年公寓达到200张床位的只有2家。

    观念转变助推机构养老

    兰州市老年公寓在2001年开业之初只有一位老人入住,三个月后共入住了6位老人,童鹤爱心护理院建成后,100天后才住进了第一位老人,两个月后才住进了第二位老人。何兰荣说:“可以说十年前,兰州市也就一两家养老院,只能说是惨淡经营,可是现在大多都呈饱和状态。”分析原因,何兰荣说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在增加,有些老人由于身体、家庭等原因已经不具备居家养老的能力,这时养老院因其专业性就成了老人们很现实的选择,例如像兰州市老年公寓住养的老人年龄大多在75岁到85岁之间,而童鹤爱心护理院住养的老人85%都是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

    此外,近年来,人们养老观念的不断转变也成为对机构养老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童鹤爱心护理院院长付兰琴说“可以说过去人们对养老院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大多数子女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这几年好多了,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养老院这种集中养老的形式。”对此,王淑媛也颇有同感,她告诉记者:“最早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都是迫不得已,他们不愿意让亲戚知道自己住进养老院了,觉得很丢人,有时记者来我们这里采访,老人都不愿意说话,现在好多了,老人们都很开通,有人过来了解情况他们都很高兴。”

     与其他养老院相比,兰州市老年公寓的条件相对好一些,所以目前入住的老人经济条件也都比较好,大多是离退休人员,文化程度比较高,老人们普遍对养老院这种养老形式比较认同,甚至有的是老两口一起住,高老夫妇就是其中一对。正在餐厅吃晚饭的高老说:“每个月交七、八百元钱,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没事我们一起打个球,到处转转,想换口味的时候就出去下‘馆子’,现在退休了,这里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享受呢?”

     机构养老发展困难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资金困难是目前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一大问题,白银市老年福利公寓主任伏平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收费30万,省上下拨20万,可每年正常维护费用最少就要100万。

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机构似乎遇到的问题更多。何兰荣告诉记者,从事养老服务机构及相关服务是一项带有福利性的微利项目,除非有多种经营来补充,否则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都处于亏损状况。公办养老机构是政府直接创办的,土地、资金、人员、工资、业务指导都有保障,基本不存在经营风险,而民办的处处都要自己打理,仅建房或租房一项就需付出大量资金,加上员工培训、生活管理、医疗保健、日常开支等等费用就更大了。甘肃颐瑞康爱心护理院是2006年成立的一家民办养老机构,运营3年来,也是举步维艰。为了维持护理院的运转,阎学辉拿出了自己多年的存款,甚至把置办下的几处房产和汽车都卖了拿来补窟窿,可最让阎学辉无奈的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在建设规划、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水电使用等多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到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此外,护理人员难招、且流动性大,护理队伍建设和培训困难是养老机构面临的又一问题。王淑媛告诉记者她最怕的就是护工跟她说“不干了”,现在每年护工的流动率大概都在50%左右,两三年就全换了,尤其农村出来做护工的,受到观念的影响,觉得这是件“伺候人的事”,多数人并不愿意告诉家里人自己在兰州做什么工作。何兰荣告诉记者,目前院里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就是每年有几人能够参加比利时爱德基金会的培训,还有民政部门和本院的培训,但是民办养老院的培训大多是自己参照相关规定在进行,付兰琴说:“从养老院整体情况来看,培训的氛围还不成熟。”

     养老事业需要全社会支持

    据测算,201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到360万人,届时按照民政部提出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5张目标计算,我省应有养老床位9万张,而目前,我省公办养老机构44家,民办23家,有床位4456张,仅占目标床位的5%,省城兰州60岁以上老年人42.4万人,城市“三无”人员2000多人,空巢老人10.2万人,但只有床位2057张,与全国的集中供养率27.4%相比,差距很大。

省老龄办调研处处长李明远告诉记者,面对养老问题,我们目前的原则还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一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投入,另一方面应该呼吁多种社会力量来办养老机构。此外,民办养老机构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