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方便阅读版(三)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按:我对版式进行了一些调整,还进行了一些订正,意在使大家看时方便一些,故称为方便阅读版.但愿有更多的人读到《弟子规》,从中得到教益并实行之。欢迎大家多做善行,收录复制本版式传播更多的人。 (海域的世界博主于2010-3-6)
〈泛爱众〉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同一天地之间。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实学的人,并非大言不惭的人。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自己有才能,就应力做些对大家有益的事,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不要生嫉妒而轻易贬低。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傲慢自大的样子,对人不喜新厌旧。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他人在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搅;别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不要去找他谈话打扰他。别人的短处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宣扬出去。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赞美别人做好事,就是自己做好事,因为别人知道了,他会因受到鼓励更加努励行善.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处人的短处,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
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对别人的恩惠要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的报恩要越长越好.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对待家中的佣人,先要自身品行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品行端正固然重要,若能进一步做到仁佣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用权势压服人,别人口服心不服。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亲仁〉
原文: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解说: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很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真正仁慈的人,大家都会敬畏他,因为他直言不玮讳,也不阿谀奉承。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能够亲近仁慈的人,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可以使自己的品德日日进步,过错也会天天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慈的人,会产生许多害处,因为小人会乘虚而入,什么事情都会因此而失败。
〈余力学文〉
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长浮华. 成何人.
解说:如果不努力实行圣贤的教诲的本份,只是学习书本知识,结果会变成华而不实的人,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才会有收获。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刚开始读书时,不要想到别的书还没有读;一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读另一本书。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不妨把预定时间安排得宽裕一些,加紧用功。下够了工夫,不懂的地方自然就能通达了解。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
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