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方便阅读版(二)
(〈出则弟〉〈谨〉〈信〉)
按:我对版式进行了一些调整,还进行了一些订正,意在使大家看时方便一些,故称为方便阅读版.但愿有更多的人读到《弟子规》,从中得到教益并实行之。欢迎大家多做善行,收录复制本版式传播更多的人。 (海域的小店博主于2010-3-6)
〈出则弟〉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说:
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 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 退恭立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
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他人的父亲,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他人的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
〈谨〉
原文: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嗽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 勿摇髀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信〉
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解说: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