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忠养生疗病的“一式三招”
按语:
在我的'九招归一'养生康复法中, 第六招讲的是经络锻炼调整问题,其中我从众多的经络锻炼法中,遵循简单易学普适有效的原则,选取了312经络锻炼法和“一式三招”锻炼法.这里对“一式三招”作简要介绍。我建议大家都来做一做!
“一式三招”
是由著名的健康使者吴清忠先生提出来的。他的〈人体使用手册〉一书,几年前由“世界华人文化院养生文化研究中心”推荐。他用一种便于理解和颇具创意的诠释语言,向世人介绍了中医养生体系及常见病防治知识,并提出身心保健的五项策略——“一式三招二观念”。
“一式三招”有理有据,说理透彻,熔现代医学与古医文化于一炉,深入浅出,便于操作,堪称当今健康医学之革命性力作,其理论及方法将掀起一场养生方式大革命。
“一式三招” 的基本要点:
三招: 敲胆经 早睡早起 按摩心包经
另加二观念:不生气
保持肠胃清洁
敲胆经的说明:每天敲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见下面的附录短文).正坐,用空心拳自屁股开始敲,沿大腿外侧裤缝一直敲到膝盖,反复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敲两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一天两次,边看电视边敲也行,随意些就可,当作一个生活习惯。
目的: 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额外效果: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除。这个运动直接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二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对患有脂肪肝和胆结石的人,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有效改善健康的方法。
早睡早起的说明:
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六点到午夜一点四十分,且必需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时。
如果每天十一点睡,加上敲胆经改善营养的吸收,血气至少可以保持平衡,且有很少部份的余蓄.如果十点睡,就可以使人体的血气形成上升的趋势。
由于血气能量可以用血液形式存于人体内,可以储存也可以透支。因此当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有一两天晚睡时,可以在其它的日子里早点睡,把不足的睡眠补回来。睡眠时间不对,是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个原因所造成的疾病,也就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将不够的睡眠补回来一途,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的。
按摩心包经的说明:
找心包经的穴位见下面的附录短文。找到了穴位,稍用力压就会感到明显的痛感就对了。按心包经之前,先按昆仑穴(外侧脚踝后方腱前凹陷处);
按心包经之后,再按任脉的膻中穴(两乳之间), 这样比较容易将心包积液排出.每天在每个穴位上按摩2-3分钟。
目的:消除心脏外部心包的积液,解除心脏所受之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到皮下组织,将堆积的废物带走。心脏是人体动力系统的核心,当心脏外部积液太多时,会使心脏的功能大幅降低,本方法可以去除这个问题。
额外效果:这个方法,可以消除许多人体的不舒适,例如胸闷、呼吸不顺畅、手脚无力、肩背酸痛、心律不整等,这是最快见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感冒发烧时,配合其它穴位的按摩,是最好的退烧方法,特别是小孩发烧,又不想服用太多抗生素时,这是最好的选择。
简化的按摩方法:虽然整条经络的按摩,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并不能坐下来好好的按摩,而身体又正好有不舒服,例如,晕车或晕船时,或平常突然感到胸闷,气喘不过来,手脚无力等,只需要按摩胸口任脉的膻中穴,就能很快使症状得到缓解。
按摩膻中穴作用:心情郁闷,胸中有闷气无法发泄,本穴具宁心神,开胸除闷,降气平胃等作用,此外,对呼吸系统及神经衰弱具特殊效果。
刺激方式:用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压,每次约五秒,休息三秒,共约五回,可自己体会斟酌加减时间或次数。
( 祥情见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
附:心包经穴位
心包经的穴位
天池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一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天泉 在臂内侧,在腋前纹头下2寸.
曲泽 在肘横纹中.
内关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劳宫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
中冲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膻中 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 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本经穴位:
(1) 天池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2)
天泉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3) 曲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4) 郄门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5) 间使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6)
内关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7)
大陵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8) 劳宫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9) 中冲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