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静坐回归你的内心
(2013-04-26 17:01:57)
标签:
转载 |
静坐给我们生命带来的好处,至少有2点:一、身体方面;二、心灵方面。
前面虽然说到“百病气为先”,但它的根源却是“百病由心生”。
一切的疾病,根本上都是“怨、恨恼、怒、烦”的心态情绪所导致
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的真正操控者。
什么样的心态、情绪就会使相应的内脏受到各异的气的影响,久而就会产生疾病
一如中医所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喜伤心。所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治心才是根本。
另外,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是怎样形成的呢?当然是由于我们的语言、行为的惯性动力造成的。常言道:性格造就命运,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的语言、行为,却是由心生的
有什么样的心态、情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语言和行为,有什么样的心就形成什么样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与之相应的外在世界。人生的穷通祸福,成败得失,是非顺逆莫不由心而生。
那么,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呢?现代人似乎极少思考这个问题。“举世皆从忙里错,几人肯向静中求”。
我们所受的教育只是引导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从未去了解自己的心——那个能够从认识一切的主体——心
找一个暂时无人打扰的地方,静静地坐下来,轻轻闭上眼睛。
很快你会发现内心的念头如流水一般无可遏制地憧憧往来
很奇怪的是,这些念头并非你邀请而来的,它不知道就从哪里出现了。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很感到很可气:并没有想到这些人、事,他们怎么都冒出来了呢?这时,我们越想静下来,反而越混乱。
如果再做稍稍深入一点的思考,你还会发现:这正在思虑万千的当然
而想让自己安静下来的理性愿望也是“我”
这二个“我”怎么在内心矛盾交织相互打仗?更有趣的是,还有个“我”,似乎高高在上地看着内心的这二个“我”较量——一个“我”在思虑万千,一个“我”在试图压制获取掉这些思虑
还有一个“我”,静静地观看着这个二者。到底哪个是“我”呢
内心世界就是这么丰富而奥妙!
“静坐方知平日之气浮”。静坐是一个机会。在静坐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一个混乱、喧嚣、失控、无奈的心在盲目地运作着,而我们的一生就是被这样的心所制约着。
就像一面逐渐明亮的镜子,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全面地了解正在化妆的脸部细节一样,
我们越是深入地静坐,越能了解到更多的内心问题,一种本能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也就随之而产生——毕竟,我们无法片刻地逃避自己这充满困惑的心。
于是,生命的蜕变开始发生,一个新的生命旅程——内在心灵的旅程开始了。
下面讲讲静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腿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腿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
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椎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2、3项的具体做法:做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身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
半身便处于自然送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两手掌上下相叠,左右手何者在上,何者在下,以自己舒适自然为度。两拇指轻轻地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颊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椎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内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心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带着慈悲喜悦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行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