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静坐回归你的内心

(2013-04-26 17:01:5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静坐回归你的内心作者:深思愚家

 给你一个静坐的理由——
      静坐有什么好处?——这也是我们常常面临的提问!
静坐给我们生命带来的好处,至少有2点:一、身体方面;二、心灵方面。
      从身体方面来说,生命过程就是一个消耗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生理的气血能量也逐渐干涸,逐渐容颜枯萎,活力衰微,疾病丛生,体态变异。正所谓“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中国的医学有“百病气为先”之说——所有的疾病都是“气”的虚弱为其肇因。《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存在,邪不可干”——只要气血充盈,病邪之气就不会得以侵入。
    那么,对于气血已经衰弱的身体,应该如何快速补充、恢复呢?
    俗语有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这其中的:"气补",“神补”就跟静坐有很大关联了
    “人老先老腿,树死先烂根”。两腿是生命活力的表现。从盘腿开始的静坐要求,既是从根本上修复衰老和亏损的声明本能,进而开发更深的能量之源。
     维系生命活动的能量中心,中国人叫“下丹田”,即在小腹区域。包括了印度瑜伽理论中所讲的“海底轮”“脊根轮”“腹轮
    静坐时的盘腿要求能够对于这个区域施加作用力(近代研究,谓静坐姿势有如金字塔效应,于宇宙间的各种能量有着汇集之功效,其重力作用点正好在小腹中心),对这个区域的能量——“气”,能起到修复和开发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稍稍浅近的静坐实践之后,就会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宛如睡了一觉地活力重现。
    “下丹田”,相当于生命的动力中心或能量基地。所以中医把这个地方的枢纽叫“命门”——生命能源之门。
    道家也有“丹田有宝休寻道”的养生倡导,主张“虚心实腹”——心念要常常空灵,下丹田的气要充满。印度瑜伽认为这个地方的“灵蛇”能量是生命之源。静坐就是开发这个区域的能量。(短暂的静坐,就会马上感觉到身体发热的现象,就是这个区域能量发动的征兆反应。)
    较之我们依赖优越的物质条件,乱吃乱补最后反落得“病从口入”的悲哀,不如学习静坐。因为静坐对身体的修复补充更安全、更本质、更简捷,效果也更长久。
    从心灵的需求方面来说,静坐更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是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品质。

前面虽然说到“百病气为先”,但它的根源却是“百病由心生”。
一切的疾病,根本上都是“怨、恨恼、怒、烦”的心态情绪所导致

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的真正操控者。
什么样的心态、情绪就会使相应的内脏受到各异的气的影响,久而就会产生疾病
一如中医所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喜伤心。所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治心才是根本。
另外,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是怎样形成的呢?当然是由于我们的语言、行为的惯性动力造成的。常言道:性格造就命运,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的语言、行为,却是由心生的
有什么样的心态、情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语言和行为,有什么样的心就形成什么样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与之相应的外在世界。人生的穷通祸福,成败得失,是非顺逆莫不由心而生。
那么,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呢?现代人似乎极少思考这个问题。“举世皆从忙里错,几人肯向静中求”。
我们所受的教育只是引导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从未去了解自己的心——那个能够从认识一切的主体——心

   一生中,我们会认识各种人,但我们从没认识过自己的心;我们学习与各种人相处,但从没有学习跟自己相处;我们静静地,但从来没有“举世皆从忙里错,几人肯向静中求”。

找一个暂时无人打扰的地方,静静地坐下来,轻轻闭上眼睛。
很快你会发现内心的念头如流水一般无可遏制地憧憧往来
很奇怪的是,这些念头并非你邀请而来的,它不知道就从哪里出现了。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很感到很可气:并没有想到这些人、事,他们怎么都冒出来了呢?这时,我们越想静下来,反而越混乱。
如果再做稍稍深入一点的思考,你还会发现:这正在思虑万千的当然
而想让自己安静下来的理性愿望也是“我”
这二个“我”怎么在内心矛盾交织相互打仗?更有趣的是,还有个“我”,似乎高高在上地看着内心的这二个“我”较量——一个“我”在思虑万千,一个“我”在试图压制获取掉这些思虑
还有一个“我”,静静地观看着这个二者。到底哪个是“我”呢
内心世界就是这么丰富而奥妙!

“静坐方知平日之气浮”。静坐是一个机会。在静坐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一个混乱、喧嚣、失控、无奈的心在盲目地运作着,而我们的一生就是被这样的心所制约着。

就像一面逐渐明亮的镜子,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全面地了解正在化妆的脸部细节一样,
我们越是深入地静坐,越能了解到更多的内心问题,一种本能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也就随之而产生——毕竟,我们无法片刻地逃避自己这充满困惑的心。

于是,生命的蜕变开始发生,一个新的生命旅程——内在心灵的旅程开始了。
下面讲讲静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腿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腿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l老师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体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

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

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                  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则依照自己舒适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叉散坐亦可。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椎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2、3项的具体做法:做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身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
半身便处于自然送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两手掌上下相叠,左右手何者在上,何者在下,以自己舒适自然为度。两拇指轻轻地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颊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椎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                    ”。嘴唇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静坐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心灵内在的觉悟。

  注意事项: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内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心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带着慈悲喜悦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行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