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認識道教
(2012-09-29 09:30:47)
标签:
转载 |
1:何為道教
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主。發源最早,始源於軒轅黃帝,發楊於老子,成道於張道陵天師,戰國及秦漢諸儒。皆崇黃帝老子之學,稱為道家。唐宋以降悉宗道教學術思想,信仰崇奉,普及於中華民族,故道教是為中華民族固有之宗教。
2:道教之旨趣
道教是以,(忠),(孝) 為本,以(敬天法祖,利物濟人)為務。與其他宗教不同之點,則是,本自由,自然,平等,和平的原則。以為學道,修道,與行道,毫無拘束,故而見其美處。道家修養工夫,分為(出世)與(入世)兩門,出世的工夫重於(養性修真),旨在(超凡入聖)。入世的工夫,重於(忠,孝,慈,儉)旨在修己利人。修出世可兼修入世,修入世亦可兼修出世。並無域界之限,不偏於一門也。
3:道教之宗派
道教因歷史悠久,流傳地域廣泛,而修奉者多聯絡者少,於是各立門戶所以教派大小紛歧,不勝枚舉。然綜其歸納其大要以歸納之,則為:積善,經典,丹鼎,符籙,占驗,等五大派。次為正一,南宗,北宗,真大,太一等五宗。而正一宗為漢張道陵天師所創,南宗為唐呂祖洞賓所創,北宗為金王重陽祖師所創,真大宗為金劉德仁所創,太一宗為金蕭抱珍所創。
4:道教的五大系統宗派別其修養與目的為何
一,
二,
三,
四,
五,
5:道教之祖與師
道教宗派雖多,然公尊黃帝為祖,老子為師,則是一致的,故黃帝與老子為道教共同之祖師,所以先聖先賢研究道學者,稱黃老之學。
6:道教之三清與三寶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之玉清天寶尊,上清靈寶尊,太清神寶尊,為道教三寶,尊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為三寶者。學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尊為經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作為皈奉道法之(道,經,師)三寶。
7:道教之全真與正一火居
全真為丹鼎派,正一為符籙派,先前道士並無分派,後以出家修行之道士,因其全絕情欲而修真,「全我之真」,故稱為「全真道士」。而居家道士稱為「火居道士」因其唯奉香火,居有眷屬,乃多屬正一符籙派之門下,故稱正一道士。
8:道教丹鼎派之全真五祖,與南,北七真
一: 據呂祖全書仙派源流云,「大道之傳,始於太上老君,而盛於呂祖。溯其源,少陽帝君得老君之傳也,蓋少陽帝君王玄甫,傳正陽祖師鐘離雲房,鐘離祖師傳純陽祖師呂洞賓,呂祖傳海蟾祖師劉成宗,又傳重陽祖師王德威。按此稱為道教之全真五祖也。
二: 而北派七真係由王重陽祖師一脈傳承者,一為丘長春祖師,二為劉長生祖師,三為譚長真祖師,四為馬丹陽祖師,五為郝廣甯祖師,六為王玉陽祖師,七為孫清靜仙姑,是為北派七真也。
三: 南派七真係由劉海蟾祖師所傳,一為張紫陽真人,二為石杏林真人,三為薛道光真人,四為陳泥丸真人,五為白紫清真人,以上又稱南派五祖。合劉永年與彭鶴林二真人,則稱南派七真。
9:道教之齋醮符籙道派的四大宗壇。
道教除了上述之全真丹鼎道派盛傳於世外,另一主流既是齋醮符籙道派。道教早期原有四大法籙宗壇,即為龍虎山天師派是為「正一宗壇」,茅山三茅君派為「上清宗壇」,閤皂山葛仙翁派為靈寶宗壇,西山許旌陽派為「淨明宗壇」,「又因許旌陽創設閭山大法院今被奉為閭山派祖師」。唐代時初入道者,必先授正一法籙,至南宋理宗時,龍虎山三十五代天師,張大可真人,奉旨總領天下道教事,取得掌領三山法籙之資格即(龍虎山正一宗壇,茅山上清宗壇,閤皂山靈寶宗壇)。但茅山上清宗壇,與閤皂山靈寶宗壇,仍得獨立授受法籙之資格。後因三山法籙收歸龍虎山天師府正一宗壇,故乃改正一宗壇為「萬法宗壇」至今仍之。
醮之類別:
(一)祈安清醮:簡稱:「平安醮、祈安醮、太平清醮」,平常謂之「謝恩祈安」,此醮最為普遍,為諸醮之首,旨在答謝已往神明對居民庇護之恩外,並祈求將來之安寧與幸福。亦即所有醮類之基本觀念,其具體包括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物康阜,家家清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四時無災,老安少寧等,而能達到合境平安之一般消災祈福(二)慶成醮:簡稱:「落成醮、慶成福醮、福醮等」,平常為謂之「慶成祈安」。廟宇新建落成或重建修峻完工,舉行此醮,以祈納福。
(三)祝壽醮:謂之「祝壽祈安」,即為神聖誕辰而舉行,以祝壽慶賀之意。
(四)瘟醮:尊稱瘟神為「王爺」,故俗稱「王醮」;平常謂之「禳災祈安」。往昔瘟疫猖獗即舉行之,冀送瘟神疫鬼出境,即「逐疫」之科儀。
(五)火醮:平常謂之「禳熒祈安」;顧名思義,原應舉行於大火災之後,旨在送火王出境,冀免再罹其禍,並祈死者超生。
(六)水醮:平常謂之「禳湟祈安」;洪水犯濫成災,淹斃居民時即舉行之,冀免再遭殃,並祈死者之冥福,不致作祟,貽害地方。
(七)開光醮:新雕金身神像,予以供奉之前,必經開光點眼儀式,其時為表示隆重建修醮禮,則謂之「開光醮」。
(八)海醮:謂之「填安福海」,對於海上暴風雨或海嘯而
祈禳之。
(九)路醮:對於路上往亡之魂魄,超登朱陵,祈亡者超
生,行路順利平安而建之。
(十)春秋祭:春秋兩季,為祈五穀豐登而舉行,謂之「春
醮、秋醮」。
(十一)船醮:舉行於船內,祈求航海平安與漁獲之豐盛而為之。
(十二)陰陽醮:祈求陰陽兩安,生者穫福,亡者超生而為之。
(十三)傳度醮:傳度入玄民門,奏職、補職,陞職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