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福元《诗词意向漫谈》

(2018-09-26 07:27:15)
标签:

未来阅读计划

学习型阅读

阅读方法

阅读技能

阅读习惯

分类: 读书随笔


时逢中秋,阅读这本书,关于月的意向的阐释更加仔细。在高中或者大学都学过古诗词鉴赏。其中古诗词的意向是理解古诗词的一个渠道。特定的意向具有特殊的意义,读懂意向无疑会促进古典诗词的理解。

作者对常见的风花雪月几种意向做了深入系统的解说,引用了丰富的古诗词例子。其实,从学习型阅读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是从这些古诗词中抽取了意向这个共同的规律。仅以望月为例,就有江畔望月、湖上望月、潭畔望月等几十种。每一种可以有许多古诗词。相反从这些古诗词中抽取共性的规律就是望月的类型。

作者引用了众多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在搜罗例子方面下了大功夫。分类也十分细致。比如望月、夏莲、秋菊和灯烛都有七八讲甚至十多讲之多。这种做学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些见解也十分新颖,纠正了许多错误。比如“玉壶”的解释,最初我就是望文生义的理解的,现在知道了玉壶就是指月亮。六花不是指六朵花,六种花,而是指雪花。准确地理解意向对于理解古诗词十分有作用。

月在古诗词中是使用最多的意向之一。月是女性的象征,被称为“婵娟”。月中有蟾蜍、有玉兔、有桂树。被比喻为“玉壶”。因为阴柔之美而被赋予禅意。《禅月集》的顿悟三境界值得玩味: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喻示自然茫茫寻禅不得,举目所见无非客观对象;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虽然似已悟道而尚未了悟;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喻示时空被勘破,刹那间顿悟,世界因此澄明。这第三种境界,便是参透了人生所有大是大非,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里的风月是人彻悟后的景致。

学习型阅读把寻找文本的规律作为解读文本的基本方法。通过文本内部的规律或者文本之间的规律了理解文本。这本书把关于月的诗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在文本之间寻找共同规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古诗词。每一个望月类型的古诗词阅读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阅读。比如“江畔望月”。作者列举了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杜甫的《江月》: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刘长卿的《江州重别》: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张可久的词《江夜-凭阑人》: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以上诗词虽然意思不同,但是都有江畔望月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深化理解。

古代研究诗词多是使用这种归纳方法,把与某一个关键词或者一句诗词相关的作品罗列出来进行系统比较。从而达到完整深入的理解古诗词含义。现在学习型阅读可以借鉴和继承这种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