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渡边康弘和《高效阅读》

(2018-09-11 07:33:01)
分类: 读书随笔


选择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这本书,是我在买程汉杰老师的《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的时候碰巧遇到的。之所以买程老师那本书,是因为我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这篇文章。对朱先生的观点深以为然。结合我研究阅读的实际情况,决定再仔细阅读一下程汉杰老师的这本书。在北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阅读过程老师这本书,被其中的内容和提供的阅读方法深深吸引。后来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并结合现在中高考语文阅读的实际加以改进。经过学生考试应用的实践检验,效果确实不错。这就是学习型阅读最初来源。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因此,我决定要深入阅读几本专业内的权威著作。程汉杰老师的这本《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是为首选。在京东网上购买这本书的时候,相关链接里出现了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这本书。看了简介,就买了下来。

最近阅读的关于阅读的图书多数是日本的著作。可见日本对阅读的研究已经很深入,相关图书也很丰富了。而中国这方面的图书相比日本并不太多。而且,日本关于阅读图书多是语言轻松,内容简单,阅读起来轻松很多。国内的关于阅读的图书多是学术性的,阅读起来比较费力气。这一点,日本的阅读研究值得学习。

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中许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

书中关于“共振阅读法”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把阅读内容与曲线结合。其实,我认为,这是对思维导图原理运用的一种形式。根据情节,根据关键词画曲线。把文字与图像结合,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根据图书内容的思路画出曲线这本身就需要阅读者深入文本内部,所以自然效果就会很好。这是把文字描述内容视觉化,也可以说是思维视觉化。最近在给教师指导的深度学习课程里也有类似内容。参加学习的教师反应效果很好。其实,我进一步认为,文字可以转换成思维导图,也可以转换成其他图形,比如渡边康弘先生主张的曲线图。还可以转换成声音媒介等其它媒介,这有利于理解文本。

共振的意思还包括与作者安排文本的结构保持一致。这样就会很准确的理解文本内容。反过来,经典的文本往往都有自己的稳定结构,就像古代各国的神话一样,都有着同样的叙述模式。当我们知道了这种叙述模式之后,就会加快我们阅读文本的速度。

阅读改变命运,但是需要行动对现命运。只有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金钱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纸上谈兵,只能是落魄的穷秀才。如何转化,唯有行动。把阅读到的内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用来服务于需要的人,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那些认为读书与金钱无关甚至认为水火不容的观点是迂腐的观点。为了让我们把阅读转化为金钱,伦敦商学院的琳达-格拉顿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方法:时代的需要正在从“大量消费”向“能让人倾注热情的体验和服务”转变。所以,我们用阅读的知识为社会提供“能让人倾注热情的体验和服务”。

为了让读者相信阅读有好处,作者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收入越高的人越喜欢阅读。”比尔-盖茨每天有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用于阅读。巴菲特的时间分配,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拿来看书的。他会耐心地等待灵感的产生,其他时间则用于一对一会面或打电话。这些人靠阅读实现了梦想。对于不甘于命运摆布的人来说,作者告诉我们:阅读是磨练自己才能的最具性价比的方法。投资最少,收获最多。同时,作者还主张阅读原版书,结识领域一流人才。因为只有结识一流的人才,才能见识一流的思想。过去,我明白结识一流的人,但是不知道如何通过阅读结识一流的人。今天,我开始明白,阅读原本图书,直接聆听大家的宏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