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学生学习的几个共性问题

(2018-09-06 22:10:04)
标签:

学习型阅读

阅读方法

阅读技能

阅读习惯

未来阅读计划

分类: 课堂教学


接触了一些高三学生,发现学习中有一些共性问题,整理出来供参考。

多数高三学生的阅读深度不够。经常有一些学生由于受到自身阅读能力的限制,很简单的数学题因为不理解概念内涵而做错。如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再由直线的普通方程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这涉及了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虽然很简单,但是如果对概念的含糊不清就会导致了解题的错误。

多数学生在没有阅读明白数学试题就开始做试题。成绩出来才发现阅读不够仔细,导致了一个因素忽略了或者理解错误,最终导致试题出错。

再比如化学科目,一些应用型的化学知识,像“工业生产实际分析题、实验分析题”等试题,学生失分较多甚至难以解答,部分原因是他们在阅读上存在障碍,读不懂题和流程图,不能正确提取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不能用化学语言正确描述思维过程,这些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考试成绩不理想。

因此,要学会深度阅读。文科类文本阅读要结合思维导图,把文本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平时阅读英语、语文和生物学科教材的时候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对于概念的理解,可以用概念图画出来。这样就把思路或思维可视化。经验证明,这样做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文本的思路脉络。记忆起来就方便了,也更加持久。

其次,学习没有主次轻重之别,海量试题大量刷。而我主张学习要抓重点。贯彻我经常强调的“学习的二八原则”。所谓的重点就是经常考察的部分和平时那些出错的试题。有老师要求学生单独弄一个错题本,这是很好的方法。然后把错误试题集中在这个错题本上,复习起来就很方便。我记得我临上考场的的时候就是拿着一个错题本复习的,轻松简单。再对出错试题分类。可以根据错误的简单或复杂程度,也可以根据错误的题型,也可以根据知识点,还可以根据出错的原因进行归类,总之,归类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只要是错误的试题,并不是粗心马虎,而是根本上就是不会,没有理解。所以不要随意把错题原因归结为自己粗心大意。

再次,认真书写。尤其文科,书写不仅仅是试卷表明的卷面分5分,往往可能是十几分甚至更多。一道数学试题往往因为书写潦草,阅卷教师没有仔细看,就判错了,可能就去许多分。这种结果一旦造成往往很难纠正,去复查会困难重重。因为书写潦草的原因而埋没了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

现实中许多学生认为,平时写字潦草,到考试的时候只要认真写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极其错误!因为,真实的高考考场,每个同学压力都很巨大,平时考试无论学校如何严格,学生的心理还是放松的,所以写字不会慌张。但是,真实的考场,会有无形的压力,每一个考生都很难以控制自己紧张的心理。书写很难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往往会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形。高考是技能的比拼而不是灵性的发挥。技能需要平时训练有素,惟其如此,才能保证考场上正常发挥。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在平时训练达到150-200%的程度,以便保证考场上考试达到100%的目标。

考试是实实在在的考试。无论我们多么不理解考试,无论考试的成功与失败,考试都会成就我们。许多年以后,在洗尽铅华之后,我们还会感谢这次考试,它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涅槃般的重生,化蛹为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