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
(2018-07-29 07:27:24)
标签:
学习型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阅读培训阅读习惯 |
分类: 读书随笔 |
1937年,饶杰腾教授生于广东潮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学科负责人,并曾担任中文系主任。任教五十年来,对语文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文言文教学科学化探索的第一人。他编制的“初、高中文言词语表”是探索文言文教学科学化的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他的《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全面整理、反思了现代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既提高教学效率,又保证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从而不断启发着后来的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等一系列改革试验。他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多年来一直是国内语文教育学研究、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
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的教授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等。可见最初的小学阶段,对文字的学习是单独做一门课程的。此后的语文教材就再也没有为汉字学习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了。这也许与清朝及其以前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关系。
文字不但具有识记理解等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它突破了语言的时空局限,使异代、异地之间的人们交际成为可能。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表意字的性质探求其中所蕴含的先民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心理状态。……汉字以形表意,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次文化讯息,给人以强烈的直观刺激,因而能引导读者回顾时代的文化景观,诱发读者有关文化的种种联想,唤起读者刚刚形成的传统意识,从而起着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未传递文化、创造文化增加一些推动力量。
学习型阅读小学低年级课程,设计了一个 “汉字的智慧”专题就是希望通过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参考。笔者认为,汉字教学本来应该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汉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单独来讲也是符合实际要求的。当前的汉字教学方法粗放简单狭窄,缺少文化内涵,缺少趣味性。因此,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习型阅读是从学生的学出发,从学的视角思考学习,思考阅读。这样是陶行知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思想的延续。
陶行知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其实是强调学生的学。而今,人们对教学的理解仍然误解为“教授”,有教而无学。1919年,陶先生应时报教育新思潮之征撰写《教学和一》,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自己身体力行,把南京高等师范的全部课程之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陶行知先生还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1924年,孟宪承在《初中国文之教学》中也指出问题所在:“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认为阅读教学“根本的精神,是的确要使学生能读书,而不单成为教师的讲书,重的是习,不是教授。”同时期的朱经农也强调,要把“被动听课”改为“自动阅读”。
学习型阅读力求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思考和设计课程,回归以生为本的正道上来。
在学科阅读方面,该书也给我一定的启发。1904年上海时中书局编译所出版的《学部审定普通各科教授法》关于国语课“教授之要旨”所言:顾言语之修炼,不但于本科教授之际行之,诸学科之教授,无不使用言语,故宜随时练习。这句话,让我明白,语言的练习贯通各个年级各个学科。阅读也应如此,当前,阅读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的观念需要改变,阅读与学科教学割裂的情形需要纠正。学科阅读应该是学科教学的内容之一。开展学科阅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