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2018-07-20 22:04:46)
标签:
学习型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阅读培训阅读习惯 |
分类: 随笔文摘 |
告诉教师和学生,“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阅读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阅读是名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阅读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阅读关乎个人,更关乎民族的未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不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首先要多读书,多读书应该有两个意思。其一就是阅读的数量要多,文字量大。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山东语文名师韩兴娥主张“海量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数量的增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第二个意思是阅读的次数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第三层意思就是阅读种类多,涉及的领域广。所谓的主张读杂书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开卷有益。凡事图书都可以来读。而在学习型阅读中我是主张精选文本的。拿来就读,不加选择的阅读,会浪费很多时间,也会影响孩子的情智发展。
其次,更要精读书。在当今信息量如江河浩瀚的时代,图书浩如烟海。虽然我们感情上希望读完天下书,可是,现实中,我们还是不得不面临着选择性阅读。就学生这个群体而言,精选阅读文本是十分必要的,除了阅读经典外,就是质量可靠的文本,质量可靠的意思就是文本的语言规范,典雅,思想进步。阅读经典,正如原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王强先生主张: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学生尤其不能阅读那些毫无语法规则可言的劣质图书,因为这样会把不规范的表达传染给其他学生。这样我们的语言会逐渐失去规则,最终影响交流的效率。
再者,读书要有一点超越性。针对当前中小学阅读的严重功利化趋势,而与之直接对立的是何兆武先生的主张:“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些超脱的阅读观念。毕竟考试之后的成长才是人生的主体。
点评:
三个层次的阅读境界。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推荐不同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