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命题内容和方式改革的几点认识
(2015-12-19 12:42:18)
标签:
北京高考北京中考季宏语文学习型阅读语文辅导 |
分类: 课堂教学 |
原来的高考考试设计在招生考试计划、入学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机制都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社会现状。原来的“一考定终身”,考生选择机会少;考试内容过度强调统一性,难以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多元化需求;文、理分科考试,不利于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而且导致高中生偏科;非户籍学生不能在流入地参加考试,公平性受到影响。因此,只有改革入学考试的方式和内容,才能保证高考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未来高考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三大趋势,
从改革入学考试方式来看:高考的本科和高职高专实行分类考试,高职高专院校试行“注册入学”。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增加选考科目;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增加考生的自主选择权。
从改革入学考试内容来看: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标准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探索文理不分科,扭转基础教育过度强调应试和学生偏科的现象。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标准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等要求对于明天者来说提高了难度。另外,从历史上来看,没有文理分科的充分理由。除了对学生的综合化要求之外,文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思维的训练能力是不同的。文科擅长形象思维,而理工科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比较有优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培养创新能力,从思维模式来看,需要把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另外文科的发展,比如经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已经从传统的文科向理科的衍生变化,需要理科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从改革高考命题方式来看:加强命题专家队伍的建设,重视对考试规律和标准的研究;完善考试科目试题库建设,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全国和分省命题质量。
传统的高考考试命题专家都是兼职型的,临时从各地方抽调的教师教研员进行命题工作,因此对于考试规则和标准没有专业的深入的研究,缺乏命题专业性,因此命题信度和效度也不高。另外还要对命题题库的建设,扩大试题库的容量和科学性。
从明年开始,采取全国卷的达到25各省市。许多人误认为这是又倒退回到全国一张卷的时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说法,采取全国卷不是全国统一一张卷,而是由国家级的教育考试机构为各个省市命题。因为各个省市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课程标准、课程大纲也有一定差异性,采用教材,另外教学进步、教学内容等都有差异性,因此不可能采用一张试卷。所以由国家教育考试命题机构根据省的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来进行命题。实质就是一纲多卷。对各个省市没有互相影响,这样就解决了各自省市命题专家被限定在地方少数专家范围内的状况。这样做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命题的信度和效度。
有人主张全国统一一张试卷,进行全国大排行,这是理想状态,更是是一种误解。因为,即便是全国统一卷,因为判卷的严格和宽松标准不一致,也不能保证全国范围内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