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比较及其思考
(2015-04-03 19:59:59)
标签:
北京高考高考辅导高考语文课外辅导一线教师 |
分类: 课堂教学 |
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勤奋刻苦,数学、统计等等学习能力超乎寻常,而成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美国基础教育竞争力不高,而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始终引领科技发展前沿。一个水平很低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学生之所以基础差而能力强,和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
美国教育界深受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知识非他人所能传授,主要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所以,课堂里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通常只在最后提纲挈领地把知识点做一总结而已。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虽然他(她)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把知识点静态化孤立化。这样其实没有意义。知识点只有和其他知识点进行组合的时候才会产生新的的知识,因此要有动态化的过程。
如何让静态的知识点产生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形成人的能力,需要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组合和移动。这种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中国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使之成为终身不忘的记忆。这样就会把知识点固定化静态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人文经典教育是有效的,但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而言,其弊端显而易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也因此束缚了思想和思维,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
当中国正在大规模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教育模式的时候,美国教育界却似乎在通过统一课程标准等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向中国式教育靠拢。
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文化的回归势在必行,但是如何保持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部分,扬弃那些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要素,这些是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可能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