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城高考语文二模作文精选:打破中庸
(2014-05-21 07:51:43)
标签:
高考辅导高考语文季宏语文教育课外辅导 |
当A款车以其平实、妥帖而稍加改造的外形或功能换得一个中肯而稳定的评价,有着不守常规的独特风格的B款车正在遭遇着“冰火两重天”。面对此境,人们不禁纳罕,为何公司竟选择了风险极大,分数又不高的B款呢?
我认为,这才是公司真正“识才”、“识势”之举,只有这种风格卓异的新式产品,才有可能开启时代的潮流,引领时代风尚,观之近百年的发明史,何物不出于此理?
物如此,人亦然。中国历史中的人事兴衰大抵如此,中国的历史上不乏因秉信黄老,“清静守正以自娱”,最终守死善道,优老终年的士人,亦不乏濡足牵裳,跋前踬后,保全一个中庸的美名且不为自己招来纤介之祸的臣子。这些人,往往能得到世人普遍较高的评价,同时自己也可全身而退,为自己留下一个智慧而中正的美名。
但这些人,正如鲁迅所说的“持中庸的哈哈主义”者,往往只能明哲保身,却无力,亦无意以其闲适稳健的身躯“肩起时代的闸门,放后来人到更光明广阔的地方去。”
因为新的时代,需要的不是中庸,而是打破旧有的规矩,为国家创造新的舞台。
在那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我们看到张之洞那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劝学篇》,看到了洋务派将儒家伦理与西方科技相结合的稳妥与“中庸”,然而甲午一战,打破了国人在“中体西用”旗帜下苟安的梦影。相反,严复一句如平地之雷,一反“循古心理”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真正惊醒了沉睡的国人。虽对于严复等人的言论,求新者盛誉之,而守古者极毁之,可谓冰火交加,毁誉参半——但谁能否认,历史的车轮,总是由那向往着新世界的推动者驾驭的。
每一个呼唤未来的时代,都不需只图保全自身名号的好好先生,而更应多些拒绝平庸,打破规矩的奇才、真名士。没有秋瑾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没有马寅初挑战“多子多孙即是福”的古训,我们的社会,焉得有今日?
是时候该有几个“不安分”的“产品”。
是时候为未来开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