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比较鉴赏之比较炼字遣词造句的艺术
(2014-03-21 07:49:55)
标签:
北京高考高考冲刺高考辅导季宏语文教育 |
分类: 阅读研究 |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遣词造句,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力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赏析古典诗词,首先可以对诗词的用字遣词造句揣摩,对诗眼分析。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
比较步骤: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诗中含义;第三步是指出该词语无有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曾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参考答案:
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江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这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字都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李诗是说此将领独自一人率领残部突破重围、奇路而归。一个“独”字凸显了此将领的出众,它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柳诗是说在空灵雪飘的世界,万物皆退缩隐匿,只有此老渔翁独自一人寒江垂钓。一个“独”字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解题思路:“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柳诗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千山”“万径”“寒江”“孤舟”“鸟飞绝”“人踪灭”皆为了衬托蓑笠翁寒江“独钓”,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示例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
②“阔”字更好。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以说“失”字好,也可以说“阔”字好,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可从意境、音韵或心理感受等角度展开分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
(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
第(1)题是“
第(2)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