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杆身“硬度”的认知

(2013-10-21 17:31:58)
标签:

杆身

硬度

flex

振动频率

cpm

杂谈

分类: 高尔夫球具

几天前发表了文章《初试新兵器》,谈到了新入手的18度小鸡腿的试打感受,认为球杆的弹道没有预期的高和击打的球滚动较大,与球杆杆身的硬度(S级)较大有关。

 

对杆身“硬度”的认知

 

感谢博友和网友的关注和鼓励,其中有一位没有留下名字的网(博)友留言提到了球杆硬度问题。首先要声明一下,我不赞成用博友采用匿名方式,有不对等之嫌。回应这位隐姓埋名的网友,主要基于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对杆身“硬度”的认知

 

我对球杆有较高兴趣,但知识就如同球技一样仍处于“菜鸟”阶段,总结为“博学,不才”。

我认为,杆头和杆身决定了球杆的性能,球杆的弹道属性也决定于杆头和杆身,这两者也可以理解为叠加关系。

通常的凹背杆头都是属于高弹道,也多用于我这样的“菜鸟”能把球打起,当然还涉及到杆头的角度(Loft)。杆头不是本文重点,就此打住。

杆身有一项可以从外观上了解到的技术指标,谓之“Flex”,中文通常译作“硬度”、“强度”和“弹性”等,我理解为“抗弯强度”,通常我是称之为“硬度”。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它的内涵,但通常会印在杆身上。市面上常见的“Flex”有RSX,不常见的有在R之前的LA和在RS之间的F等,日系杆身还会把R细分。

 

对杆身“硬度”的认知

 

对杆身“硬度”的认知

 

对杆身“硬度”的认知

 

好了,这样就很清晰了,“硬度”高的杆身就会产生低弹道,但击打力会相应大些,也就是会让球能滚动多些。在实际中,应该根据使用者的挥杆速度来选择“强度”,负责任的厂家会在规格里给出建议。

以下引用权威(《追寻完美球杆》)的说法:

“如果杆身太僵硬,那么很可能你的球会飞得不够高,因此也飞得不够远。”

“如果杆身弹性过高,球会飞得较高一点,也可能飞得远一点。”

也许我们还要了解,现在并没有统一的“硬度”标准,此厂家的“R”并不等于彼厂家的“R,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我们可以通过频率测试,以振动频率来表示杆身的强度,振动频率的单位为cpmCycles per minute)。这样的方式既有可比性,也更直观地反映杆身在不同长度时的“硬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