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宫”第一场之球杆

(2012-12-18 17:15:15)
标签:

双发球木

五号木

穿透式杆身

小乌龟推杆

背刀型推杆

杂谈

分类: 高尔夫体验

转眼2012年最后一个月已过了一半,俺的年度高球下场活动也到了倒计时的 “收宫”阶段,前天是第一场,先说说球具的事。

本场球因为是商务活动,不求奖项,没有PK,也就没有压力,故把球具作了一些试验性的调整。

 

一、发球木。
    措施:双发球木,多带一支15度的发球木
    评价:“不合时宜”
    ★俺现役的发球木是在台湾定制的,11度,445cc,45.5英寸长;而这次多带的一支发球木属于功能杆,460cc,44.5英寸长,是俺第一支发球木。
    ★带两支发球木下场是受老米和台湾某资深高球人士的启发,但显然模仿错了。他们带两支发球木下场,多带的一支或是充当冒险“武器”,或是用于打低弹道的。
    ★俺多带的15度发球木都起不到上述作用,也就没有使用,白带了。
    对策:采用11度/10度的双发球木配置。15度就留作“珍藏”或是必要时单独使用。

 

二、球道木
    措施:以同型号19度五号木替下15度三号木。
评价:“喜出望外”
    ★两支木杆杆头是小品牌的老产品,均是工坊组装,杆身型号不同但长度均为42英寸。
    ★原先下场配置是三号木、4号和5号铁木杆,貌似三号木和4号铁木杆(23度)的距离并不能衔接。可是球杆倾角越小、长度越长就越难打出设定距离,以俺的水平就把它们连上了。可是尽管俺的三号木长度是五号木的标准,还是打起来战战兢兢,倒不如先把五号木用好。
    ★使用的信心显然增强了,效果也不错。
    对策:暂时先使用五号木,以后才补充三号木。采用3、5号木配置时,要重新更换杆身并协调长度。

 

三、铁木杆(一)
    措施:为了给沙杆腾出位置,暂时把充当发球铁的17度铁木杆“请出”球包。
    评价:“无关痛痒”
    ★17度铁木杆是专门用于发球的,主要用于200-210码的3杆洞。
    ★昨天是遇上了移到金tee发球的210码的3杆洞,是右狗腿的球道,球道和果岭右侧都是水,旗就插在水边,俺可不敢直攻。用3号铁木杆向球道打,两ON 两推。
    对策:下场球换支30度铁木杆试试。

 

四、铁木杆(二)
    措施:启用25度的穿透式杆身铁木杆,撤下26度的杆面后移铁木杆。
    评价:“何必当初”
    ★直插杆身式的球杆已逐步退出江湖,值得珍藏。当初把25度铁木杆闲置是其杆面为鼓型,对击球精确度要求较高。可是后面配的26度铁木杆是杆面后移的,极易打出左曲球。
    ★昨天使用后,有点后悔当初把其“打入冷宫”。
    对策: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五、挖起杆
    措施:把已闲置的56度沙杆带上,这支是俺使用的小反弹角的第一支沙杆。
    评价:“纯属多余”
    ★俺现在的挖起杆基本配置是50/60度,专打沙坑的56度沙杆已闲置。
    ★仅用过一次,还是球童拿错了。
    对策:继续闲置。

 

六、推杆
    措施:把球包的小乌龟换回背刀型推杆。
    评价:“大吃一惊”
    ★俺的推杆正选是31.5英寸的背刀型,32英寸的小乌龟是为了对付潮湿天气的慢果岭。为的是用同等的动作打出不同的效果。上两场球使用小乌龟后,一直没有换回来,在干燥天气继续使用。
    ★上两场球使用小乌龟后,一直没有换回来,在干燥天气继续使用。估计是为了适应小乌龟,减弱了动作。昨天(干燥天气)使用背刀型后,基本都是推短或推不够力,发展下去则后患无穷哦。
    对策:确保干燥用背刀/潮湿用小乌龟的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