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给铁杆换了杆身
(2012-06-02 22:55:07)
标签:
铁杆杆身轻质钢管碳管 |
分类: 高尔夫球具 |
最近俺的铁杆换了杆身,把TOUR AD 56g碳管,改为N.S.Pro 750GH钢管。
俺原先一直认为自己不能打钢管的,不但自己把碳管作为“终极”,还力劝身边球友H君把钢管改为碳管。那为何俺这次反过来呢?
事关俺为了定制球杆问题一直与chien有联系,最近把本人一号木击球动作拍了录像并与chien交流,这时意外地发现俺虽然上杆较慢,但是击球时手部的力量却非常之大,可能与长期练保龄球有关吧!
这个发现改变了俺对球杆杆身的观点,考虑到目前的铁杆杆身只有56g,打起来有“飘”的感觉,就萌发了换钢管的想法,这想法本来想等着确定了定制一号木方案后一起实施,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就先着手铁杆换杆身。
对日、美系的轻质钢管作了对比以后并与球具店师傅作交流后,最终选择了N.S.Pro 750GH,无他就是最轻,以免落差太大。还有的是外观有特色。唯一担心的是耐用性。
为了保险,先装了一支7号铁,赶紧去练习场试打,感觉好像距离没有什么变化,不会感觉变重了,不过杆子却是重了20g哦。随后把其它的4支铁杆都换了杆身,没有时间去练习场了,上周六下午就直接到荔湖打球了。
新杆上阵,小心翼翼,最后打了有趣的数字——111。这个成绩不在于一号木发球,这天还是打了一个剃头和在左边长草,但都没有引起罚杆,并且距离还有不少的进步。推杆数量增加了,达到38推,其实这与铁杆还是有关。
铁杆的问题出在距离上,开始打球时,就如同在练习场练7号铁的感觉,距离没有变化。随着可能对新杆的掌握熟练后,铁杆打出的距离还比原来的远起码10码。俺们先打C场,C5,par5,500码。第三杆打炮台果岭110码,先选了9号铁,结果飞到果岭后面树林。换成P杆打个暂定,还是飞出果岭后面长草。找不到球用A杆打第6杆,小球失魂未定似的滚出果岭,在切回是有打轻,4推,总共打了12杆。之后都把距离俺+10码来选铁杆。
按理钢管应该是距离比碳管短的,也许这就是N.S.Pro 750GH的特性吧——“距离与稳定相结合”。之后再去了练习场作了检验,P杆落点110码,7铁落点140码,加上滚动和球的差异,那么按P杆120码和7铁150码应该是保守了。
明天就要到珠海打两场球,再检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