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博友联谊

标签:
高尔夫杂谈博友联谊区域组织新浪体育 |
分类: 高尔夫杂谈 |
没想到在当了好几年“练习场王子”,到了08年10月前就是没有下过场。回想起来还真傻,有一次单位在东莞联谊,晚上聚餐,第二天打球,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也是如今的球友吃完饭就回家了,(那时广州还未禁酒驾),结果在路上还给拍了超速,白白赔了银子又漏掉一场球。
没想到08年10月下场后,眼看就成为常青球友了。
没想到下场快3年,还是“三轮车夫”。
没想到之前虽然曾零星关注过新浪高尔夫博客,但我也从去年2月24日起成为了其中一员。
没想到今年元旦起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现在已经“一发不可收”。新浪高尔夫博客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看看博友的高见(我只关注高球及关联的文章),有时候还搭讪几句。还会抽些时间写写文章,现在应该都超过百篇了,你看又提到那个“心痛”的“百”字了。
在博友的交流中,重头戏莫过于是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2011年新浪高尔夫博友联谊赛,“北京欢迎你”,多么温馨和向往啊,前前后后都在关注,当然最常做的是通过图片中偷窥博友的“真容”和通过比赛成绩偷窥博友的“真实”。
其实我最早了解到是去年5月在西安举行的首届新浪高尔夫博友联谊赛,一时 “华山论剑”之声回响在网络间,真有点武侠年代的味道,从那时起我开始把许多未见真容的名博记在脑中。当然我还只是浏览,并没有像今年的全程追踪。不知道为什么,之后的大连和海南(海口)两站并没有任何印象。
今年的博友联谊活动应该是空前热闹,各路大腕齐聚北京,以球会友,捉对厮杀,其中还有许多感人之事,当然今年还多了“本本”的环节。
(图片摘自新浪网)
应该说,这样的联谊活动会受到各地博友的热捧和关注,当然能否参加则另当别论。为什么有“能否参加”之说呢,首先高尔夫博友联谊还是离不开球叙,没有了球叙的联谊活动是不完整的。但要球叙,水平不一的博友又如何进行比赛,面对低至6字头和“三轮车论”的球友,显然按总杆那应该是有很大部分的球友只是“陪太子读书”,而按净杆或者是分组,那又如何确定球友的差点呢。本次联谊赛事,组委会设计的排名赛、对抗赛都应该是绞尽脑汁了,但是重头戏还是第三天的比赛。还有的是要参加联谊活动,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财力应该不成为障碍,但时间却会成为制约因素。我留意到本次活动,有许多博友包括北京博友也没有全程参加。我武断地认为,按照目前的方式,北京站的联谊活动不但是空前,也许会是绝后。因为在首都,许多博友有着非常优越的背景,这是其它地区不能比拟的。就目前来说,像我这样的球技和职业背景,要抽出3-5天,想参加还真是“力不从心”
要如何延续或者维系这种博友联谊呢,自发性的跨区球叙自然是一种方法,经常在博客看到博友的球叙拜访,或者是打遍中国等等,但这个很难常态化。我也有过与其他博友球叙的经历,但毕竟还是“聚少离多”。
我还有个想法,能否效仿古时的武林门派,在各地建立“分陀”的方法,区域性地组织起来,这样可以“化繁为简”,多些参加的空间。当然这个也是需要领袖人物。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对否。
不管怎么样,本人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球技,不然都“没脸见人”啊。
高球尚未“破百”,本人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