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
| 分类: 婚姻情感 |
查理·芒格说:避免痛苦比追求幸福有更清晰的路径。
亲子关系中,很多人的痛苦源于有“未拥有”的执念:孩子渴望理想父母,父母期待完美子女。
它让我们总是苛责亲人,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
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外表、智商、性格、习惯,甚至包括自律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改变有限。
如果我明知道大姐专注力不佳旁鹜太多还执着于她的成绩;明知道二姐独立自我还执着于她跟我很亲密;明知道弟弟喜欢宅家,还执着于他要多出去社交,那我注定会失望。
幸福很多时候是由心态决定的。有位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草鞋。老婆婆每天愁眉苦脸:晴天她担心大女儿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小女儿草鞋不好卖。智者告诉她:“晴天你就想小女儿的草鞋一定好卖,雨天就想大女儿的伞好卖,这样每天都能开心!“
如果必须要满足某些特定环境你才能感知到幸福,那你只能得到“实验室状态”下的幸福。但“实验室状态”的产品无法推出市场,毕竟外部环境并不总是如预期般完美。《擦亮眼睛找到你的Mr.Right》
如果父母的行径让你感到痛苦,我们可以和他们保持距离,可以选择不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努力将所有精力都用于自我建设:好好审视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好好读书、尽可能去更好的地方寻找机会、谨慎择偶、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避免以后跳进一个同样的坑里。
目录:
一、如何与原生家庭相处:接受、划界、自保
1、学会接受
2、量力而行,重视自己的感受
3、远离泥坑型家庭,不要把错因揽在自己身上
二、如何与子女相处:托举、放手、修行
1、尽力托举,降低付出感
2、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好的语言习惯
一、如何与原生家庭相处:接受、划界、自保
1、学会接受
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指出,家庭无法提供终身指导,个体需要不断“脱嵌”并重新定义自我。
没有一个家庭能提供孩子成年以后所需要的所有能量,父母永远没有办法预见孩子30岁的时候社会是什么样,原生家庭必然有其时代和个体的局限性。
我的父亲生于1934年,三岁丧母,爷爷孤寒冷漠,并不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这导致我父亲习得的生存法则里几乎没有温情。当我遭受校园霸凌,父亲只会让我反省自己。不要因为家长的问题否定自己,同时要学会把目光聚焦在父母的闪光点上。我很欣赏爸爸的乐观、豁达、对很多事情都不那么在意、懂得生活,这些都给了我正面的影响。
我的母亲很负能量,很喜欢抱怨,但她说过什么转头就忘,自己没有因为负能量受到影响。不过我妈妈很独立,能自得其乐,每天都过得挺开心。
人无法选择出身,也难以改变他人。要想获得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放下执念,学会“接受”。接受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也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接受并不代表消极忍受,而是大家要互相尊重,有边界感又能给予父母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位初中未毕业、生在重男轻女的北方农村家庭的网友,接受原生家庭的一切,不预设地感知所有小确幸,最终逆袭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她说:经历什么不重要,你赋予经历什么样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来稿】
我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90后女生!初中未毕业、生在重男轻女的北方农村家庭(一姐一弟)。两年前结婚、育有1岁+娃。
先生:小学同学、年幼丧父、母亲改嫁、高中辍学。
目前我和先生定居在广东惠州,靠我们两个人的努力在这个城市供楼安居乐业,两人共同照顾幼女(分工每人照顾半天,另外半天工作)。
做为一个学历特别差,出身也特别差的从16岁开始打工的女生,我做对了什么?
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经历什么不重要,你赋予经历什么样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1、阅读:
阅读是我花最少的钱,对我认知提升最大的事儿。有一年,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晨读。
2、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我曾经持续100天,每天对不同主题进行即兴表达练习,用手机录下来,回看,讲的不好的再调整、改善。
加入演讲俱乐部,提高表达能力这件事儿,让我从一个不被重视、胆小自卑的女生,成为了一个自信表达、落落大方的女生,也是这一点吸引了我先生。
3、常怀感恩之心
我曾有一段时间会写感恩日记,养成日常感恩的思维习惯。
多去感恩,哪怕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幸福感也会很充足。
例如:感恩先生做的一桌家常小菜,感恩家里的小花开得那么漂亮。
4、结交正能量的朋友
虽然我学历很差,但我身边围绕着一群医生、老师、创业者等朋友(不是说没学历,其它职业不好,只是这样举例哈),我偶尔会和他们聚会聊天,一起制定新一年的生活工作计划,相互监督,陪伴成长。
他们教会我很多我没学习过的知识,家庭或工作中遇到困扰和困难,我也会请教他们该怎么更好的处理。
当然,还有兔姐这样素未谋面的网络榜样,有时遇到困惑,我会想:如果是兔姐,会怎么处理呢?以此指引自己。
感恩您每日的分享,让我可以学习一些面对这个社会的智慧,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幸福力。
【两个月后】
认真阅读了大家的每一条评论,字里行间都让我心里暖乎乎的,在此感谢大家的看见。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想分享三点:
1、职业:目前初创业、第一份工作工厂车间女工3年、之后12年在不同行业任行政类岗位;
2、学历:工作后有陆续提升学历(个人认为含金量不高,可以忽略不计);
3、如何做到向上社交的?
(在向上社交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希望能给正在努力拓展人脉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1)个人品德方面
真诚待人在我心里排第一;善良宽厚;大方愿意主动付出。
2)扩大社交圈
在公司内积极参加旅游团建活动、羽毛球社群等。
我第一次大的升职,是因一次公司长途旅行活动,我在活动中积极地帮同事拍照、聊天活跃氛围等,回来后意外收获提拔;
往外参加兴趣类社群。
例演讲俱乐部、读书会、英语角等,在轻松学习的氛围里结识优秀上进的朋友;
当然主动成为社群的发起人,效果将会翻多倍。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发起过早起晨读社群、夸夸群、视频号运营群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我其中一份行业跨度较大的工作是社群朋友介绍的。
3)带着真诚的心建立联系,保持交流。
如工作中看行业领导的书,见面时表达对他的欣赏,以及书中对我的启发。
回顾过往的经历,我越发坚信“地球是圆的”这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送出一颗糖,最终这颗糖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到自己手中。与人交往时,我们只需真诚地释放善意,多年后回头看,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然成为那个收获最多“糖果”的人。
2、量力而行,重视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都会说要包容父母,但包容也需要能量,我们的能量是有限的,要尽量减少消耗自己的事情。父母年纪大了,如果真的有行动力和悟性去改变,那就不是现在的他们了。
与其耗尽心力试图改变,不如直接评估关系:相处愉快就亲近;若充斥着挑剔、抱怨、苛责,就果断保持距离。你的感受就是边界线,强行“孝顺”的陪伴只会带来痛苦和消耗。
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能力保护自己,我们可以为了生存暂时抛开自尊心,但没有必要忍受父母的无理取闹。
即使以孝道著称的儒家文化,孔子也反对愚孝。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认为,一个人年幼时目无尊长,长大后没什么作为,老了却要求儿子尊敬他孝顺他,这种老不死像贼一样可恶。
【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熟大焉?】
曾子犯了错,他的父亲拿大棒打他,曾子竟然不躲,一棒把曾子打昏了过去。曾子醒来后还弹琴唱歌,以此告诉自己的父亲,自己没事。
孔子批评曾子是愚孝,说万一闹出人命,你就是让你的父亲不义。拿小棍打你,你可以不躲,但拿大棒打你,你就应该跑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的父母不让子女远走他乡。孔子认为只要注意方法方式就可以。
【网友来稿】
明天是我的生日了,但是我感受不到任何喜悦。因为我妈一定会来羞辱我,告诉我“30多岁还没有嫁出去”是一件令她脸上无光的事情。虽然我会反击,但我更多的是感到痛苦和无助。
我硕士毕业于国内top大学,目前在深圳南山任教。过去的我认真求学,现在的我认真工作,但是家人的评价让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是处。
我学的是文学,圈子非常狭窄,从未谈过恋爱,也没有恋爱的冲动和愿望。也许是害怕改变现状,也许是我从未见过真正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我甚至觉得如果能将目前的状态持续一生,其实也是幸福的一生。但我不敢说出口,我没法改变母亲的看法。
她神经衰弱多年,每晚只睡一个小时,总会无端发火,她告诉我这一切都是我带来的,她忍受不了周围人的非议。
妈妈其实很爱我,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了我最好的生活条件,我不能完全做到忽视她的想法和态度。每当想起这一切,我也会失眠,整夜整夜睡不着,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该去相亲。
我该怎么办?
那你为什么要给她开门呢?
一个成年人要懂得保护自己,把伤害自己的人挡在门外,这是起码的能力,不要有任何借口。
让伤害自己的人滚开,不管TA是谁。
你妈生你,这是她自己愿意,养大你这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不代表你欠她的,需要接受她的侮辱来抵债。
3、远离泥坑型家庭,不要把错因揽在自己身上
最怕摊上“索取型”父母:自身不独立、负能量爆棚、习惯性挑剔、渴望与子女捆绑。
现在60、70辈的父母,稍微情商高点的都过得不差,还能给子女支持。反之,则对子女索求多。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如果你自己是索取型的父母,你就要对自己的行为买单——不受人待见。
子女不用把这类父母的错归罪在自己身上,因为他的孤独不是你造成的。承受其负能量的结果是——配偶和子女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保持距离是必要的自保。
反观父母,想让子女跟自己多亲近,那就多出钱出力少说话,说话要多说好听的话。
【网友来稿】
我爸这一年重病晚期,每周要固定上医院3次。我奶奶大腿骨折两次,一个月前走路又摔倒,被送到她从没住过的大姑家。我家的意思是先送医院,如果可以治疗就住院。
奶奶脾气很差,大姑一家彻底不想管奶奶,给我妈打电话要把奶奶送回老家。这样的话,保姆及奶奶的任何事情都是我妈的责任。之前请过保姆、护工,奶奶各种挑剔,还在护工面前说我妈的坏话。奶奶是恶婆婆,对保姆、护工各种挑剔。我妈因为生的是女孩,只坐了半个月的月子就要干活。
我爸从不承担责任,所有的事情都赖到我妈头上。他虽然病了,但说句公道话还是可以的。可他只会对我妈、对我发脾气,只会窝里横。
我人微言轻,如果我说了什么,很可能给姑姑们攻击我妈的机会,所以我不能参与。
我和我妈说过,要不决裂,彻底不管我奶奶。我妈说不行。并且她总说我爸是个善良的人,挣了钱就给她(虽然我妈也不靠他养),还给我外婆买东西。
从我上小学,我妈就向我倾诉所有的事情,我能感受到我妈的痛苦,但我帮不了她。我觉得她不爱自己,她责任感极强,觉得照顾别人、无私奉献才有价值。但目前来看,人善被人欺,我真的希望我妈可以离开这个家。
管好你自己。
这是她自己选择的痛苦,根本不值得同情。而且她最可恶的是,自己非要当圣母,然后又去跟女儿倾诉,给女儿造成情感负担。
你也可以不听,可你非要听,所以这个痛苦也是你选择的。
【网友】
从来没人说过我不应该分担我妈的痛苦。现在明白了,我可以过好自己,少管他人。
【网友来稿】
父母在我两岁前离婚了,我从小跟着父亲长大,生活还算幸福。父亲在我小学时再婚,我与继母关系也挺好,后来也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
我目前研究生待毕业,经济没有完全独立,但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工作offer。
小时候对生母的印象是她对我很好,目前我们大概是一周发一次微信、一两个月吃一顿饭的关系,维持着基本的联系。父亲与继母不过问也不干预我与生母的往来。
成年后生母偶尔找我借钱,或希望我找父亲借钱给她(她多次直接找我父亲但遭到了拒绝)。近两年,我前后从自己的开支中给了她差不多2万,这2万我不做要回的打算,也没有和父亲提过。
生母偶尔会和我讲父亲当年的坏话,大多围绕借钱无果的导火索展开,我只听不作评论。父亲从不主动与我聊生母,只在她借钱时问过我她的情况,但据我所知父亲是没有借过钱的。
我在各种信息碎片拼凑中猜测生母目前剩余欠债在5-10万。期间我详细询问过阿姨(生母妹妹),但得到模糊回答。本是计划自己独立工作后,按个人能力资助生母一些。但最近几天生母找父亲借钱,说是借堂姐患病的救命钱。父亲第一次询问我此事,我如实回答不清楚,他让我装作不知道。
近几天生母与阿姨不断给我发消息,意思是让我在父亲面前说说好话,劝他出这份钱,话有些重。我现在两边不知道如何平衡,首先我自己拿不出这些钱来,其次我了解父亲与生母目前的经济状况差距。生母现在确实有困难,但这些困难也确实是她自己一步步导致的。
想听听兔姐您的意见。
把你生母拉黑。
你要感谢你的父亲和你生母离婚找了你的继母,否则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一塌糊涂,别说读什么研究生有什么好的offer了。
本来过得好好的日子你非要找不痛快,非要给自己的人生埋雷,让你未来的家庭,包括你的丈夫孩子都和这样的人产生纠葛,说明你这个人脑子有点不清楚。
【网友】
好的,其实我这几天也一直没有理他们,可能我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但碍于血缘关系需要别人来点破。
二、如何与子女相处:托举、放手、修行
1、尽力托举,降低付出感
以前的我也想着:我付出了这么多,当然希望孩子将来要孝顺我,不要忤逆我。但在老汪的影响下我改变了很多。老汪对孩子是毫无保留的付出而完全没有要求。他跟孩子聊天时认真倾听,评价都不多,批评更是罕有,孩子跟他聊一个小时很常见。
父母托举孩子是天经地义,但是能够托举孩子的前提是自身有余粮,有余力,身体康健。所以,要感恩自己有能力托举孩子。幸福感与期望值及付出感成反比,期望越小,付出感越少,幸福感越强。
现在貌似有一种观点“没钱就不要生孩子”,我并不赞成。孩子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何况现阶段的富有并不代表一直富有,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发生变故呢?但良好的家风能让孩子受益良久。
父母并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学识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只要学会相信和欣赏自己的孩子,尽力支持就好。
即使工作辛苦,生活压力大,好爸妈不会一味跟孩子诉苦,而是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中的辛苦和乐趣,以及取得的进展,他们不会让孩子被那种无能为力的痛苦所折磨。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她还有个妹妹,父母是东北农村的,做服装小生意非常辛苦。夫妻俩省吃俭用,所有的钱都花在女儿们的教育上。大女儿硕士考上了英国利物浦大学,找了个同学结婚,妹妹考上了多伦多大学。
她说爸爸去进货要走遍整个市场才能下单,通常身上揣着几个鸡蛋背着一壶水就是一顿饭,平时在店里一忙一整天。
即使这样,爸妈在家总是开开心心的,家里气氛很好,她说爸爸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总是很崇拜自己的女儿。觉得她们做什么都是好的,自己的女儿非常优秀,也尽力为女儿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认识你自己(下)》
【网友来稿】
我是独生女,父母很支持我考研二战,并鼓励我说他们愿意在教育上花钱。
父母让我边看店边学,可店里噪音太大影响学习质量,我虽然不愿意但又不敢和父母说。
从小父母管束良多,比如不能在外过夜,不能爱美,父母觉得弄这些就是学坏了,没有好好学习。
他们总说自己白手起家很辛苦,希望我懂事一些。为了顺他们的意,我作息规律,和父母一样节约,完全没有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我想快快长大,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把想法都写了下来想给父母看,但又觉得有点伤人。
你告诉他们你需要安心学习,你从房间出去没法学习,你不会这么做。
建议他们花点钱雇个小工。
你当面和他们谈,不要写信,就说你需要一个安静的知识环境,才能好好学习。
【网友来稿:妈妈独自抚养托举我和弟弟上大学】
高一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高二那年妈妈去南方打工。
为了省钱我开始住校,中午和晚上要么买俩馒头,要么只吃泡面。妈妈回来后隔三差五给我送饭。
高考不理想,上了大专,学医。我学习成绩不错,领了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么算起来大学没怎么花钱。那会刚流行智能手机,直到大二,我勤工俭学才拥有了第一部便宜的山寨机。
在校最后一年参加专升本没考上,毕业后学历太低县城的医院进不去,我就到北京找我妈妈了。
因为我妈做小时工干活利索,话也不多,雇主阿姨就主动问我工作的事。巧合的是她的工作跟医有关,就托同学给我找了个活儿。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医院当医辅,给医生护士打杂的,他们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都归我们干。我干活不挑,所以科里的医生护士对我都很好。
那时住的远,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还要倒很多趟地铁和公交。坚持了一年,突然觉得一眼望得到头,于是决心辞职。经理和护士长都留我,还说每月多给我加五百,我拒绝了。
找工作需要投简历,我买了台笔记本,扯了网线。去试工了一家,干不了。
这时,我妈的雇主得知我辞职了,阿姨说正好她们公司招人,问我去不去。我就去了,这一干就是六年。因为跟医院有业务往来,我被分配到其中一家医院,也就是我现在留下的这家。
我都任劳任怨,不挑活儿,人缘也不错。前两年,有几个同事跟领导推荐我,希望让我留下来。
我干活领导也看在眼里,就让我投简历试试。因为学历低,只能投辅助岗位。第一次面试,要了个已婚已育的女生,没要我。让她来试工,结果她干了一周就不愿意干了。于是补录了我。
现在我跟优秀的同事们一起共事,同工同酬。
有时候感叹命运,没想到我会有今天。非常感谢一直帮助我的阿姨,没有她就没有后面发生的事。
最感谢的是我的妈妈,辛苦抚养我和弟弟长大,没有因为没钱不让我们上大学。
【网友来稿:哥哥挣钱托举我上大学】
我是86年的,复读一年考上了本省的一本,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了12年了,我和老公已在深圳买房买车。
父亲重男轻女,我有个大4岁的哥哥,他是学霸,从小就是县里的一二名。但家里太穷了,哥哥想早点出来挣钱,就直接读了中专,因为当年包分配。
但时代变化太快,还没毕业就眼见着中专不行了,所以他毕业后不得志了几年。
可能因为这原因,哥哥不允许我爸不让我上学,我爸默认了。
幸运的是我成绩还可以,轻松考了最好高中的最好班。我一路读书,大学还另外读了第二专业。
小时候家里穷到什么程度呢?
夏天只有一双凉鞋,鞋带穿断了,就剪了当拖鞋穿。我哥把校服省着过年当新衣服穿。
我从小什么家务都做,喂猪扯猪草做饭烧菜。高中伙食很差,下午经常因为没油水而饿的发慌。
2005年我上了省里的大学,虽然有点想家,但别提多舒服了。不用干家务,不用做饭,食堂任吃,也终于有钱能买点超市里的零食了。
哥哥很照顾我,从小他的好东西都愿意给我,他工作了也给还在上学的我很多钱。
我妈目不识丁,反抗不了我爸,但我妈用行动支持了我。高中学业紧张,她不会强迫我干家务,但我爸会,比如早上4点就叫醒我帮忙干活,而我困得不行,一边干一边瞌睡。
现在工作了,我早就经济独立了,也成了老家邻居们羡慕的女儿。我爸一直都爱吹嘘,小时候吹嘘我哥成绩好,现在吹嘘我哥、我过得好。其实他不知道从小因为他重男轻女,我有过多少心理阴影。
我深深感恩,虽然我有个重男轻女的爸爸,却也有个好妈妈好哥哥,他俩成了我最大的安慰和依靠。
这两年生活工作都变好了,我升职了,1年多前兼职了公司母公司上市公司的监事,我的工作目标是总监。
今天我突然想,假如我是姐姐,我哥是弟弟,那我的命运可能会完全改变。
幸好让他成为了哥哥,为我挡风遮雨,躲过了老爸的强权,冲出了农村,进入了城市。得以有个温馨小家。
希望看故事的所有人都能着眼未来,自己努力,哪怕命运给了很多不幸,也希望你能看到身边人的善意、周围的美景。
2、创造家庭氛围,培养好的语言习惯
语言自律需要修行,不会说话是因为嘴巴不够自律,放飞自我,随心所欲。讲话前要先想想,话虽然是自己说的,但不是自言自语,是说给别人听的。要做到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想听的人会不会觉得不舒服。
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减少负面评判、指责,让好好说话成为习惯。
人真的好难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我的原生家庭就没人好好说话,各种的负面打击指责谩骂。有天晚上老汪正在聚精会神的做帐,我突然进去房间他吓得哆嗦了一下,我说“干嘛你啊,贼头鼠脑的!”小潘一口气没上来喉咙咔咔几下,我说跟得了哮喘一样。小助理笑我:他们都得有强大的内心。
我反省了一下:我不仅毒舌,还吝啬表扬家人。比如之前和二姐去新加坡看F1,我明明开了眼界,享受了一个美好的旅程。但是嘴上却抱怨我为她花了时间花了钱,热个半死,累个半死。
我和我妈又有什么区别?
后来二姐从学校回家,晚餐时我跟她诚恳地道歉,谢谢托她的福我才有这个机会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够复制,但是不断反思却可以让我们不要重复犯错。这可能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