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上)

分类: 子女教育 |
养儿育女十几年,对我来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并充满幸福感的孩子。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如何变得幸福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如何避免痛苦却有比较清晰的指引。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说:如果你不想让你的人生变得痛苦,那么尽量不要踩一些雷。
没有任何目标需要以破坏亲子关系为代价,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目录
一、养孩子最怕的几点
1、对生活没有热情
2、视金钱如粪土
3、人品不好
4、品行不端
5、不良嗜好
6、生活习惯不好
7、误交损友
二、幸福感的培养
1、不以解决生存为最高目的
2、活在当下
3、树立远大理想
三、怎么做?
1、降低期望值
2、有同理心
3、扬长避短
4、抓大放小
四、关于幸福的概念
1、卡森给出的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
2、查理芒格给出的痛苦生活的处方
五、附录:日本和东京贫困女子总结女性陷入贫困的10个原因
一、养孩子最怕的几点
1、对生活没有热情
身边很多经济优渥朋友的亲身经历,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养育孩子的第一个挑战是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
什么是对生活没有热情?不爱吃喝玩乐,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不懂得欣赏世间美好的事物,不爱阅读、不爱运动也没有和人交流的欲望。
现实中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子,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扼杀了孩子对生活的热情的刽子手。
你要求孩子学习弹钢琴,如果孩子无法达到朗朗的水准,你就感觉是白费精力,钱白花了。开始时,孩子明明喜欢弹钢琴、拉小提琴,但长大后却碰都不碰一下琴。
我家三个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到现在也没有考级,只是了进学校的管弦乐团。弟弟直到去年都是没法听的程度,今年略有进步。大姐说她打算这次回学校后重新开始练琴。他们不厌恶练琴这件事,愿意每周去见小提琴老师,没有抗拒我已经很开心了。
2、视金钱如粪土
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更容易视金钱为粪土。一旦孩子有了这种心态,那么勤俭节约、体谅和心疼父母基本上都不存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谁人又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呢?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挣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姐二姐玩水上摩托,快艇接送,骑水上摩托时间不足1小时,总共花费320美金,而香港家庭的月薪中位数大约是3万港币。实际上,挣钱是非常困难且艰辛的,要花掉却很容易。我们需要尊重赚钱的能力,金钱从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是衡量一个人能力最公平的尺度。有时候一个人挣不到钱确实是有一些原因的。当然我们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贡献,比如他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其他各方面的付出。
大姐和二姐暑期实习,大姐实习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在商场站一天卖衣服,每天收入300块,一共拿到1500块。二姐实习三天,拿到了一个1000块红包。
有一天中午我去找大姐吃饭,两个人去了一家好点的快餐店——在圆方吃了越南河粉,喝了个椰青等,总共吃了260多块。我对大姐说,今天你辛苦工作一天,一顿午餐就吃完了。
有“铜臭味”和视金钱如粪土,我宁愿选择“铜臭味”。当然这并非是说让孩子精于算计,而是希望他们了解到花钱容易挣钱艰难,存钱很难,要赔光却很容易。
3、人品不好
很多家长喜欢强调孝顺,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我尤其不喜欢这个“顺”,因为“顺”需要孩子依附于你,这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可能超越你。人非完人,父母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具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是非观,他们必然不可能认同父母所有的所作所为。与其强调孝顺,不如让孩子成为人品优良的人。
没有感恩之心,心安理得占便宜,这比觉得自己不配得更可怕。
作为一个人品好的人,首要条件是不会占别人便宜。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说:好占便宜者不可交。人品是一个人的底牌,父母对孩子付出很多,如果孩子是一个人品好的人,他不会无视父母的付出,他会懂得感恩。
如何教育孩子人品好?父母需要在平常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意识到什么该为什么不改为。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做法,孩子会看在眼里。
父母又会担心孩子没有安全感,担心孩子会自卑,怕孩子不能心安理得享受别人的付出。但其实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这些负面的情绪。
最近二姐迷上了赛车。她想去法拉利拉力赛,三天的门票非常昂贵(包午餐和点心酒水什么的),8000欧一张票。二姐过去是无欲则刚,她成绩优秀又非常自律,能够妥善安排自己,也不喜欢吃喝打扮。而大姐的要求较多,态度也比较谦卑。
那天我跟二姐开玩笑说:我在闲鱼上又有很多衣服要上架,你去帮我拍些照。她立马就脱掉自己的衣服准备去拍照(其实我助理过来拍过了)。我都无法想象那么清高的二姐为了赛车门票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唉,看来一旦有了欲望,就刚不起来了。
我是从小县城出来的,小时候从未听过演唱会,没吃过海参鲍鱼,也没购买过昂贵的商品。虽然我们那时很穷,好处是没有一定想要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因为我们那一代没见过世面,所以并没有这种非要不可的欲望。
4、品行不端
品行不端指人的行为品德不高尚、行为举止不正派。这也是父母言传身教的体现。
父母重养轻教,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这会让孩子缺乏道德感,明知不能而故犯;缺乏理想和志趣,没有抵抗诱惑的能力。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从小时候,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念,培养坚定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善者为伴。除了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孩子身边的环境和朋友、社会风气的影响。
5、不良嗜好
黄赌毒一定要远离。我们家几乎没有购买过彩票,也没去过马场,虽然马场离我家很近。我们全家不会打麻将(没有说打麻将不好),没有这种习惯和嗜好,自然就没有这种想法。
另一方面在工作和学习之外,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现在很卷,大家都想上985/211大学,但并非人人都能考上。如果不是读书的料怎么办?学习有一部分凭天分,一部分凭习惯。
父母言传身教的责任,是尽早教育孩子伴随他一生的良好品德,无论是否有钱,他都可以一辈子平稳地走下去。
6、生活习惯不好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良饮食习惯,不做运动,睡眠不足,痴迷刷小视频,打游戏,自理能力不足等。
首先是饮食习惯不好。这次暑期出行我还挺欣慰的,因为弟弟会自觉了解哪些饮食习惯不好。我们去英国巴斯那天,中午去了一家香港人开的面馆,弟弟拿了一支豆奶刚喝了一口,他看了下配料表(其实我们在家基本上不喝含糖饮料),这支豆奶竟然每瓶含糖27克非常高。于是弟弟换了椰树牌椰汁(1瓶9克糖),然后豆奶给了老汪——我们家的垃圾桶。
不良饮食习惯是影响终身的坏习惯。饮食均衡,保持3分饥饿感,不暴食暴饮,这都是在爱护我们的身体。在我们这个年纪拼什么?首先就是健康,如果没有健康,人不会感到幸福。没有健康,体力不行,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一加班就容易倒下,经常生病在企业中完全没有竞争力。
其次是不爱做运动。父母平时不做运动,不重视运动,没有做好表率,孩子也很难爱上运动。
第三是睡眠不足。不要为了多刷一道题而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没有什么比睡眠更重要的。
举一个反例,前阵有位重庆朋友来我家串门,她家小朋友上三年级,班上有位妈妈,自豪得说女儿通过大量练习,已经可以推导很长的公式。可这些是没有价值的,到了中学会学习更简单的方法。这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也是浪费大人的时间,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如果孩子是学渣,可以尽量让他在幼儿园升小学时考12年一贯制的学校,这样可以直升中学(学霸可以忽略不计)。
孩子小时候要做的两点其实很简单,就是阅读和运动,这是一个可以伴随终身的好习惯。
开卷有益,各种书籍都可以读。有网友提到,她女儿在小学二年级时喜欢看米小圈和PP侦探,她觉得看这些书不太好,应该去看自然百科。我觉得只要孩子喜欢读书,不总是盯着手机就偷笑了,不要去限制孩子看什么书。
是什么改变了我的人生?不是刷数学题,而是读小说。不要去看霸道总裁爱上我、玛丽苏这种精神鸦片,而是看写实或者纪实类的小说。一本小说就浓缩了一个人的人生,读到别人的一生,会让你明白哪种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哪种是不想要的;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哪些坑不要跳。
7、误交损友
要防止孩子误交损友,父母必须具备判断能力。
有网友提到怕孩子被骗,从反面来讲为什么会被骗,你想得到什么?是想占得便宜,还是想捡漏?之前在公众号文章《我妈遭遇电话诈骗的经过》写了我妈被骗的原因,为什么被骗?因为她想自证,证明自己没有罪,那个年代的老年人或者不够自信的人,即使没有错,也容易担心别人怀疑他们。
误交损友不能只怪别人带坏了孩子。而应该多想想,为什么孩子会被他们吸引?他们身上有什么孩子想要的东西?为什么白富美要爱上一个小混混?可能是小混混身上有生命力,有不受约束的原生态状态,所以也不要对孩子过分管束。
再就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珍惜挣钱的不容易,培养良好的品行,避免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要和孩子讲道理,孩子自己要认同这些观点,而不是父母强迫孩子去做就行了。
这又需要掌握平衡,否则容易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如果孩子不认同父母,你要跟他说道理,但是又不能破坏亲子关系。前两天有朋友跟我分享,和朋友两家人出去玩。那朋友年纪较大才生了孩子,对孩子各方面都很呵护。吃饭时孩子说不要甜品,上了甜品后孩子又想吃,爸爸就一直说教,因为这件小事教育了孩子半个小时。
作为一名作者,写作时要看这个东西是否具有可读性,我要尊重大家,如果你都不喜欢看,我是不是强人所难?
教给大家一个黄金原则:如果你想批评孩子,先要有九句表扬,才可以有一句批评。如果你没有凑够九句表扬,你一定要懂得闭嘴。
说教也是如此,如果气氛不好,孩子不爱听,那孩子已经在你的面前筑起了一堵围墙,你说也是白说,不仅白费时间也是在破坏亲子关系。
所以重点是孩子是否愿意听,如果他愿意听,就多说两句;否则就少说两句。说了之后也不起作用,孩子还会反感。
二、幸福感的培养
幸福感的培养其实很简单,首先你自己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然后带动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最近看到几位妈妈在说,孩子一打游戏就焦虑,为什么焦虑?因为你觉得完了,孩子没有学东西,就挣不到钱,将来要被社会淘汰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下一代孩子少多了。现在中国还有点人口红利,国外基本上彻底没有了,只要能生孩子,除非上私校,上公立学校都不用自己花钱养孩子。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进步,孩子越来越珍贵,如果生存不成问题,无非就是怎么样过得更好。培养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是过得更好的前提。
1、不以解决生存为最高目的
首先孩子需要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的培养不要过于功利,不要把孩子往成名成家的方向来培养。他们闲暇时间有事干,这件事让他们开心就可以了。
第二要教会孩子“贪生怕死”的原则。贪生怕死是指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畏惧。让孩子觉得生是美好的,想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死如灯灭,死了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人也要有敬畏心,不要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不要做危险的事情,而应衡量这件事是否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2、活在当下
重要的体验感,所谓体验首先就需要去亲身经历,然后再产生情感连接。
许多父母有功利心,我自己也有。当我带孩子们去博物馆时,看到他们表现得很无所谓的样子,我也会生气,心想花了这么大的成本、时间陪伴你们玩,结果你们却还想着赶紧走,为什么要待在这里?
我虽然觉得不爽,但是我们一家人一起经历过,哪怕是看一幅画,哪怕你不明白他看的是什么,你也会提升自己的美感和品位。
欣赏美景、享受美食、聆听音乐会、游览博物馆、读书旅行、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其实都很重要。
有一次二姐喊我看夕阳说,你看夕阳很美。然后大姐说你看那边粉红色的晚霞好美,我就觉得挺感动。孩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孩子会发现美、欣赏美,喜欢这种美好的感受,你对孩子就不用太担心。
3、树立远大的理想
很多人有钱有闲后就开始搞些低级趣味的事情。有的人表面上满嘴仁义道德才华出众,但背地里却蝇营狗苟。这样的人很难教育出好孩子。
我们中国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非常感谢读者的支持,所以愿意花时间分享。三个孩子13、15、17岁了,虽然没有特别出息的,但他们在青春期没怎么叛逆,我们可以手拉手,我还可以给二姐献吻、去抱抱弟弟,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前一篇:德克萨斯州之旅——奥斯汀
后一篇: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