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儿女是一条漫长的路(上)

分类: 子女教育 |

培育孩子成材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往往是父母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孩子一点不领情,效果不佳不说,反而伤害了亲子关系。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堂家长讲座——《培育孩子成材的窍门》,由两位校长夫妇主讲,杜枝生博士不仅曾经担任汇基书院的校长,更是一位牧师,帮助过无数青少年突破成长困局。太太杜陈碧丽以前是救恩小学的校长,整场讲座最让我受启发的是杜太的演讲和杜博士的问答环节,在此分享给大家。
杜太演讲环节
目录:
1、教养儿女是一条漫长的路
2、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3、同理心和信任感很重要
4、父母和孩子的观念需要不断磨合
5、悲剧和喜剧组成了人生
6、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
7、向《圣经》学习
8、不耻下问
1、教养儿女是一条漫长的路
我在救恩小学做校长的时候,开办的家长班每周日从上午11点上至下午1点,有讲座、问题解答以及分组讨论等,当时我讲的第一堂题目就是《教养儿女是一条漫长的路》。
现在我要改,教养儿女不单单是漫长,而是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
我见过一位家长,她的儿子十岁半就去世了,那她的爱就结束了吗?不是的,她对儿子的怀念仍然到今时今日,甚至懊悔到今日。
她的儿子虽然有学习障碍,但性格很好。学校组织旅行,妈妈给了他5元买汽水,他会省下钱,在小卖部买一份礼物带回去给妈妈。买不到礼物就会捡一块石头、一片树叶带回家。平时他还抢着帮妈妈拖地、洗菜。
他的妈妈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但老师有时会教人不会教自己。她整天都会说:这些不用你帮忙,读好你的书,我就很满意了。
儿子去世后,她经常做噩梦,梦里都是在骂儿子:读好你的书!
这位妈妈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
教养儿女是一条很漫长的路。护士、医生、教师全部都是读完大学获得资格证书才开始工作的,但做父母呢?没有人会去读”如何做父母“的专业,然后考资格证,再来生子。父母要一路做一路学,而且还学之不尽。

2、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我2008年提早退休,我所认识的家长,他们的子女有些已经在工作了,有些刚刚读完大学,有些已经结婚了。
家长跟我分享:"杜太,真的很感谢你!你提醒了我们,原来上帝让我们有儿女,是要我们学习做一个更好的人。没有子女,我都发现不了原来我的脾气这么差。没有子女,我都不知道自己有控制欲。"
原来我们做父母的有这么多福气,没有儿女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大家应该享受自己做父母的过程。
3、同理心和信任感很重要
有些小朋友不吃饭,家长追着喂1、2个小时。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写字难看、功课做得不完美。老实说,如果我想出去玩,想逛街,我也会做心猿意马,没心思做事情。
父母要有同理心。我经常和我们学校的老师讲:全校的学生没有一个是不想做好学生的。同样,每一个做子女的,从来都想做一位好儿女。
这一份对学生、对儿女的信任,也让我们有了期盼。救恩学校重建后,好多街坊以为我们学校关闭了,因为楼下是丽恩阁,楼上九层才是学校。
我们最初收学生的时候,只要有学生来我们就收,不管资质不会筛选,所以学生较平庸。不出5年,就有一千多、两千多名学生踊跃报名,但是我们仍然保留10%的名额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甚至收了一名有唐氏综合症的小朋友来读幼儿园,因为我想给她三年很快乐的群体生活。
前几日,我听闻已经30岁的她在保护工场工作,但她的爸爸妈妈不可以外出,因为不放心女儿独自在家。
如果做父母的把遭遇的磨难当作咒诅就惨了,做父母其实是一种祝福。

4、父母和孩子的观念需要不断磨合
我的两个儿子读小学时坐校车上学,他们就读的学校离我工作的学校很近,所以校车也顺带捎上我,我们一起放学回家。
我真的很感恩儿子们就读的那间小学。我从来都没有监督过他们做功课,我觉得做功课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你不做,你明天就不得不自己去面对老师、去和老师解释。
你觉得读书不好,那我就把钱省下来。但你不读书要做些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和孩子们说,在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在你们这个年纪应该要好好读书。所以我的两个儿子在小学什么问题都没有,我只用看他们拿奖就行。
大儿子一升到中学,就没有按时放学回家了。最初我们也就是等着,从下午3:30放学等到5点、6点,7点食饭时还没有回来,8点吃完饭洗完碗也还没有到家,那个时候没有电话联络,我们很着急。一开始是生气,慢慢的就变成担心,担心又变成害怕,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交通意外呢?
中二那年,有个女孩子打电话找他,然后儿子说要和同学去听音乐做功课,其实他是出去玩了。
中五那年,参加谢师宴之前他答应我凌晨1点之前回家,结果迟迟未归。我当然很生气,但还是同样的心路历程,我既生气又担心还害怕。终于到了凌晨4点,他回来了,一打开门就嚷嚷:你们不用说了,说到底还是不信任我。和老师吃完晚餐,我就一直和同学在海边玩。
的确,年轻人走在一起什么都好玩。我以前当校长时,匆匆忙忙去开会,匆匆忙忙赶回学校……去开会的路上,我在地铁站看到一班青年人在聊天,直到开完会回来他们还在聊天。
子女的时间观念、价值观念和父母是不一样的,在那段日子,我们不断的磨合与学习。

5、悲剧和喜剧组成了人生
我做了四年老师就当上了校长,我先生也是,迄今我当了20多年的校长了。我时常提醒家长,要先建立好夫妻关系,再教好儿女,否则都不用想能教出好孩子。好也是他自己学好的,他不被你影响、不接受你们给他的咒诅已经很好了。
我发觉在过去的日子里有一些悲伤的个案,例如:
爸爸是病态赌徒烧炭自杀;
妈妈因贪慕名牌,跟大陆的有钱人走了;
爸爸啰里啰嗦讲个不停,结果太太带着孩子半夜失踪;
当然也有更悲剧的,海难事件我有个学生跟他一家人都走了……
我们看过很多很难过的悲剧,同样也看到了许多很成功很快乐的激励。
有个学生的父母离婚了,她被交给婆婆抚养,有时她会跟着爸爸,有时也跟着妈妈,有时还会到我家住,反正就是被丢来丢去。
升中阶段,她被派了band5中的band5
学校(香港学校排名,band1为最优,band5是最差)。到了中三,她就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她是营养学博士,她开玩笑地跟我说:"Mrs杜,我以前不肯读书,那仇现在报了啊。"
孩子们会带给父母很多惊喜。
有些小朋友变坏到连父母都不忍直视,不想理他。他不得不到婆婆家住,有一晚婆婆被气到把他推到垃圾桶边说:"你简直是垃圾,我改天倒了它。"
就是这样一场闹剧,孙子就改变了,而且是很大的改变。
我们很有福气,我看到许多学生从不好变得很好,也有好好的走着但迷失了方向。幸运的是,他们还有机会回头。

6、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
人生路边学边走,不仅要终身学习如何做父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终身学习。
七年前,加拿大有间教会邀请杜博士去做牧师,我和杜生到加拿大后趁房价不高买了一间屋子。四年前,大儿子一家五口来加拿大后和我们一起住。
以前在香港,我们当校长时工作很忙,儿子和儿媳妇是教书的也很忙,但还好有工人帮忙。但是去了加拿大没有工人,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做。
加拿大的生活很慢,但年轻人的性子又比较急。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事情,比如我很喜欢那张凳子,因为很古典。但我儿媳妇会觉得碍眼又古老,她喜欢纯白色的家具。
为了一张凳子,我们调整了关系,又学习了如何相处。这期间也流过眼泪,但每次杜博士都安慰我,我有时又激励他,或者我们一起祈祷,然后就重新来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能够心平气和的聊天就是家庭的乐趣,有时沟通会想到哪句说哪句,容易引起冲突。今时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一起住,说明大家都更了解彼此,也学会了包容。

7、向《圣经》学习
《圣经》教导我们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婆媳及兄弟姐妹间的关系。
当香港还没出现包养小三的风气时, 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已经娶妾侍有小三了。
亚伯拉罕在他的第一任妻子撒拉去世后,娶了第二任妻子。
分配家产时,他把地皮分给了嫡子以撒,其余的财富及牛羊牲畜分给了其他儿女,并安排他们和以撒分开,住在东面的地区。
后来以撒有了儿子雅各,雅各长大后娶了4个妻子,共育有12个儿女,儿女之间为了争宠结了仇怨。二十年后兄弟重逢,哥哥宽恕了弟弟,弟弟却一直放不下仇恨。
我在救恩的家长班里,从第三年的下学期开始研习主题:「从《圣经》看家庭」,家长们都很愿意从中学习待人接物、为人处事。
我们曾经讨论过:亚伯拉罕的妻子无法多生孩子,于是妻子让他去娶妾侍生子,结果他真听了老婆的话,那么像亚伯拉罕这样的男人是不是坏透了呢?
我到今时今日都记得有一位任职牙科医生的妈妈,当时她分享:
“先不要说听老婆的话去娶妾侍了,我跟我先生已经结婚九年了,还是没有孩子。我婆婆就去黄大仙求符,把符烧成符水泡茶给我喝,我真的有喝下去。虽然我是牙医,有科学常识,但碍于我真的很希望有孩子,心想喝了应该也没有坏处,最后就直接喝了。”
8、不耻下问
各位亲爱的家长,你们要多学习,可是也不要让自己过度学习到很疯狂的地步,只要按着自己的能力去吸收、在不断探讨和进步就行了。
儿子买了一部新计算机给我做生日礼物,一直以来我都是用micosoftware工作,本来要付几百块去买,我还没来得及去买,他们就先帮我下载了限期一个月的试用版试用。
有一天孙子跟我说,其实不需要用micosoftware,用google
doc是一样的,你做完之后可以直接发给你的朋友。
于是孙子教我用google doc,他当时只有十岁。
以前是我教孩子们,现在反而要跟孙子学习,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前一篇:京都红叶之旅——出行和小故事
后一篇:教养儿女是一条漫长的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