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琪:学习曾轶可好榜样——反规则的胜利(新添几点)

(2009-07-10 01:24:53)
标签:

曾轶可

快乐女声

生存

潜规则

文化

娱乐

分类: 《向明星学成功》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成功秘诀,如果真的有秘诀,也许这就是。

——陆琪

 

我是喜欢曾轶可的。这句话说出来有些风险,因为现在痛骂、嘲讽这女孩子,已经成为博主们的时尚。

然而我是不爱赶潮流的。何况一大群文化圈里业已成名的人物,杂志报纸上都有名号的家伙对个小姑娘群而攻之,极尽嘲讽之能,实在也算不上潮流,若是流行,大概只是流行感冒而已。

手上管着报纸杂志的人,博客动辄百千万点击的人,都是些大老爷们,何苦咬着个女孩子不松嘴,人家唱好唱坏本就与人无关,若论公义,这个世界没公义的事情多了,这也能排的上号?

 

我不是音乐圈的人,也不想说和音乐相关的事情。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下曾轶可成功的秘诀,从而推出今后要讲的一个主题——反规则。

中国人是讲规则的,明处的叫法律法规,高处的叫道德准则,暗处的叫潜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做人做事,处处都要讲规则。

社会的运转繁复无常,规则让无序变得有序,确实有它的用处。但规则这东西太好用了,在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把它也用到了各个方面,艺术、科学、乃至每样工作。

就拿音乐来打比方,传统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歌手比较唱准音,能弹好琴,有高跨度的音域。学校就是这样培养音乐人的,演艺公司也是这样挑人的,这种标准随着一次次的选秀灌输给受众,让我们都认识到,只有满足这些规则的人才是好歌手。

但曾轶可却出现了,这是个典型的反规则案例。她唱不准音,弹不好琴,甚至连自己写的歌都唱不好。可偏偏是这样一个人唱的歌,却搏得许多人的喜爱。

这让“被规则束缚了大脑的人”难以接受,明明规则上写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唱歌的,不会是好歌手,她怎么会受欢迎呢?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大脑被规则束缚,总是有一些条框来衡量人,限制人。他们已然忘记了,规则其实是为了让人们简单生活的规律,并不是真正的评判标准。如果对美感和愉悦度的评判可以用机械规则来评定,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早就诞生了,何必要用人来做评判呢?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的是结果而不是规则。一个人音准不准,其实我们没关系,只要听她唱我们高兴就好了。一个人的歌写的合不合规范也与我们无关,只要这歌我们喜欢听就可以了。

很多写书的人,把遵守规则当作生存定律教给读者,希望读者能够遵守某些既定的规则,让这个世界变得完美无比。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遵守规则的人的确可以活下来,甚至活的不错,但真正成功的人,却是那些反规则的人。

只有反规则的人才能成功。

 

在易中天出现之前,人们也不知道三国原来可以这么讲,所以反规则的易中天成功了。

在明朝那些事儿之前,人们也不知道历史原来可以这么写,所以当年明月成功了。

在许巍之前,人们也不知道,原来用一个调调也能把歌唱的动人,许巍成功。

在我写《潜伏在办公室》之前,人们同样不晓得,原来可以把生存的真相揭开来放在台面上讲,这同样也是反规则。

曾轶可她的歌唱的不好,琴弹的不好,曲子写的不合规范,但她却有足够的力量,把旧有的规则推翻。谁说只有唱歌好的人才能唱歌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今天还会有从诗人变成歌手的Leonard Cohen(《蓝雨衣》演唱者)么?

 

按既定的规则来说,只有读大学高学历的人才能成功,可为什么一群退学生成为世界首富?

按规则来说,只要好好做事实心干事,就能升职加薪。可为什么在职场,老实人只有被淘汰的份?

按照规则来说,信仰只是统治者控制人的手段,可为什么我们这些没信仰的人反而失去了做人底线?

 

事实其实很清楚,规则才是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当我们用这个东西去衡量人时,我们自己已经沦为规则的奴隶了。

当绝大多数人被规则缠住,失去了创造力的时候,那些反规则的英雄就出现了,站在时代的潮头,独领一代风骚。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成功秘诀,如果真的有秘诀的话,也许这就是。

我不是为谁唱赞歌,只是想和我的读者们分享点心得。当遇见事情时,你们需要的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专家说不好听就真的不好听,你们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你们更需要的不是去嘲讽别人,而是去分析别人为什么会成功。

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有机会成功。

 

以上,就是一点打抱不平和题外话,与诸位共勉。

 

陆琪作品,转载注明

luqi888888@vip.163.com

 

规则桎梏人的头脑,导致很多人都看不到真相,再说几点。

1、唱歌好不好和是否成功完全没关系,这就像工作能力强不强和是否升职一样无关。

2、曾献兵是不是曾轶可的父亲完全没关系,因为炒作成功的第一关键不是这个人,而是包小柏。如果有百度指数的人可以看到,包小柏事件前后,曾轶可的搜索量相差十倍,也就是包小柏把这个人的知名度提升十倍。而且这种操作手法,包括后面关于父亲是谁的疑问,都符合芒果台的炒作手法,屡见不鲜(曾经张靓颖的绯闻,舞美师事件,都出自一人之手)

3、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成功的秘密,而不是谁唱的好,把目光集中在别人身上,无疑是丢大抓小,有这时间,应该想想这种事例该怎么用在自己身上,该怎么让自己比曾轶可更成功。但有多少人会想到这点呢?

4、什么是反规则,大家都认为包小柏是正义化身,而实际上,包小柏正是背后推手。每个人都觉得骂某人是在害某人,而实际上,正是这种骂才令人成功的。

5、每个成功者在之前都会遭受史无前例的质疑和辱骂,但沉浸在辱骂快感里的人,是不会享受到真正成功的。这句和曾轶可无关,我其实不看选秀,只是想借机说一点关于成功的话题。但毫无疑问,成功总是少数人独占的,就算你说出重要的关键,也只有少数人能领会,绝大部分人都希望听到神秘的宝典、秘籍,却不知璞玉都是在质疑中疏漏的。

今后会尽量少讲这个话题,我不是传经人,没必要做唐僧、达摩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