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研究的方法

(2009-11-05 16:01:22)
标签:

杂谈

研究方法

分类: 学习笔记

    思想火化的产生,远比基因突变随机与常见,而让人信服的科学真理的提出,却是要经历事实的考验。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一直有这样的感叹,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社会科学研究更加的不可操作性,不易实验性,使得这成为大多数伪科学研究者泛泛而谈、全无实用价值的研究的借口。而当我在收看诸如《国家地理杂志》或是《发现》等自然科学类的节目时,发现自然科学同样有很多试验与操作的难题的,问题不在于研究内容的特征,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如何证明事实的方法,这是我们社会科学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需要向自然科学学习的地方。

一、科学研究方法的故事:

 

1.             天文地质学家舒马克与大撞击理论

 

    陨石与大撞击理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相信的人甚少,而如今,民众都了解到了月球上那一个个的环形的坑与恐龙灭绝的可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如何证实地球上的那些诸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陨石坑(直径约1.2公里,五万年前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造成的)、奇科苏卢布陨石坑(被怀疑为恐龙灭绝的凶手的陨石坑,含有非常丰富的铱元素,而这种铱元素在地球上非常稀少,多存在于彗星和小行星这样的天体。而且经过计算奇科苏卢布陨石坑的年龄也是6500万年,和恐龙灭绝的时间正好一致)就是天外飞物的撞击所照成的呢?多少万年前的事实你是无法重现,也不可能重现的,而要证明理论的存在,需要找到一种适应的方法去证实,这也正是科学家追求的目的之一,也是难题之所在。

    美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舒马克(Eugene Shoemaker)在其研究中将这种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疑问有

1)        那些圆形的坑是如何造成的?

2)        何以证明这些圆形的坑是天外飞来的陨石造成的?

    舒马克的证实方式:

1)在类似的圆形坑内普遍发现了一种物质的特殊的分子结构,而这种只有在受到巨大的能量的时才会从原来的普遍结构转化为特殊结构。而这样巨大坑的形成所需要的能量如火山或地震爆发一样多,那么究竟是火山地震造成的?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2)将一来福枪射向高山底处的沙地时,在地面上会形成一个微型的类似陨石坑,记录片中演示了这一过程的发生,子弹深陷沙地,而地表的形状却和月球上的那些环形坑是如此的相似。

倘若将这一过程扩大的话,外太空的飞行物,经历大气层的加热和加速,产生的能量足以将该物质的结构异化而同时达到环形坑的效果。木星在19947月遭舒马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时的照片正和舒马克的理论推导结果完全一样。

当记录片中撞击结果出来时,我的心情也如在场的记者一样激动,这将是何等的伟大的成就,从研究那被忽视的大坑来延续和保护我们的文明不被灭绝,这不是科学的终极目标吗?而这些不可能的证实却是在实际中种种的灵感般的联系,这些被忽视的联系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

  2.             如何从基因到机体构造上理解记忆――――科学的一大谜题

 

    这是在DISCOVERY中的《基因的秘密》中的一个实验片断,记忆是如此的个体依赖性,也是自我构成的一大组成,是行为科学中的关注热点,可是如何测量记忆与之有关的基因组成却是个难以跨越的沟壑,如何发现及证实正是科学研究所在。

    如何测量果蝇的记忆?看似有些笑谈,果蝇有记忆吗?即使有又如何的测量?这正是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所在。塔利(Tim Tarny)――苍蝇领域的巴甫洛夫(苏俄生理学家)是这样证实果蝇的记忆的。他用轻微不舒服的电击搭配特殊的气味来教果蝇走迷宫,他将被试验的果蝇困在训练室,并用吸尘器将空气吸出,并在训练室的地板上通上电流,开始训练前,在训练管的一头放上气味,让后打开电流,空气从训练管中抽出,苍蝇每5秒钟遭受电击一次,训练时间共60秒,45秒后在训练管上方另外一种气味气体,这次没有电击,苍蝇由升降梯送入T形迷宫,左边是遭电击的甘草气味,右边是没有电击安全的臭味,多数的苍蝇会回避和电击有关的气味,十次这样的训练之后,一般苍蝇都会形成回避甘草味的长期记忆。

    接下来是另外一基因科学家殷的工作了,在他们二位合作之前,殷已经找到了最有可能形成苍蝇长期记忆的基因,它叫克瑞伯基因,其主要包含两种物质――增加基因活动的克瑞伯开启钮和有抑制作用的关闭钮,为了测试该基因,殷利用基因工程让苍蝇至含有克瑞伯关闭钮,当塔利试图训练他们走迷宫的时候,发现苍蝇的长期记忆受到破坏,其他的地方并未受到影响,它们依旧正常的闻到气味并回避电击,但是就是无法对该事件形成长期的记忆,基因的改变使得苍蝇无法被训练。当训练只含有克瑞伯开启基因的的苍蝇,只需要一次苍蝇就可以形成对电击的长期记忆,而普通苍蝇需要十次的训练才能形成长期的记忆,所以实验推断克瑞伯基因是造成记忆的功能。

由于苍蝇和人的共通基因,记忆这个个体性的关注将可以推广到应用研究上。

千万年前的陨石坑,人类记忆的研究,这些看似很难证实的研究却在这些卓越的科学家的努力中得以实现,社会科学中遇到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将问题转化为可操作性研究的敏感性和方法。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此将被推崇。

二、企业研究的方法

为何天文学家舒马克、行为学家塔利及基因科学家能够找到如此简单的方法以解决研究中复杂的问题,他们的优势在于其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简化问题的研究方法,同样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将模糊的、概括的、难以计量的复杂的问题简化。

   企业研究中有一种方法与自然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这种简化的实验方法很相似,叫做概念的操作化,指的是给某个概念以操作化定义,使其能够被测量,可以从行为纬度、角度或是概念的属性着手,然后再将其转换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要素,形成测量指标。(Uma Sekaran2005

举例来说,成就动机----这是教育及管理领域中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如何观测成就动机这个概念性的问题,却是需要将成就动机进行操作化,然后进行分析和测量。

在高成就动机的人们身上,期望会看到什么样的行为纬度、内涵及特征呢?他们可能拥有以下五个主要的特征,我们简单称之为纬度。

1、  受工作驱动。高成就动机的人可能为了得到“达到与完成”的满足感而整天的工作。

2、  他们经常闲不下来,或是难以将注意力转到工作之外的活动。

3、  由于他们总是想要或得达成目标或是完成的感觉,所以偏好独立作业而非与他人的合作。

4、  由于具有想要达成目标及享受工作完成得心态,他们宁愿选择具有挑战幸的工作,而不要太简单、平凡单调的工作。但是他们也会考虑完成工作的概率和期望,所以挑战性过大、失败率过高的工作,他们也不想承担。

5、  他们渴望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进步情况,所以想要从上司、同事,甚至部属那里得到直接、频繁且细微的工作表现反馈。

对于以上的各个纬度,其描述该状态的行为是可以观测的,如描述一个受工作驱动而努力工作的人,其行为可能有:(1)全天候的工作;(2)不愿意放下工作去休假(3)面对挫折仍不屈不饶

   类似以上的分析,就可以将成就动机进行以下的操作化,具体如下:

                                                                            E持续工作 

                            D1受到工作的驱使               E 不愿为任何事情休假

                                                                              E 即使遇到挫折仍能坚持

                                                                              E即使在家也会想到工

                            D2无法松懈                             E无任何嗜好

                                                                             E即使别人发生一点小错误,也会感到不高兴

成就动机       D3对低效率没有耐心             E不喜欢和效率低下的人共事

                                                                             E选择有挑战的工作而非例行性的工作

                             D4寻求适度挑战                    E选择适度而无法胜任的工作

                           D5寻求反馈                             E对于工作完成得方法寻求反馈

                                                                                E对无法立即反馈的缺乏耐心

        (纬度D,要素E,概念C

    经过上面的分解,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我们就可以在实际的调查中进行测量。当然在进行这样的概念操作化之前,我们也需要做一些探索性的调查和分析,同时也需要保持对研究问题的关注和敏感性,以便提高操作化中选取纬度和要素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保证做选择变量对研究对象的解释。

对研究问题的关注和对研究问题相关变量的敏感,正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修炼的地方,也是建立科学研究的理论框架的必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