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同人作品"第一案宣判|曲线救国,判的勉强

(2018-08-16 15:15:03)
标签:

金庸

同人作品

不正当竞争

著作权

人物权

分类: 法律杂谈

816日,国内同人作品第一案,广州天河区法院作出一审宣判:金庸获赔188万元。案情是作家江南写的一本《此间的少年》中,使用了郭靖、黄蓉、乔峰、令狐冲等金庸远传的人物名称。法院认为,《此间的少年》没侵犯金庸的著作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 ,故判罚。法院认为,《此间的少年》并没有将情节建立在金庸作品的基础上,基本没有提及、重述或以其他方式利用金庸作品的具体情节,是创作出不同于金庸作品的校园青春文学小说,并未侵害查良镛所享有的改编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但是,金庸作品及作品元素凝结了查良镛高度的智力劳动,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间的少年》作为同人作品,可以轻而易举地吸引到大量熟知金庸作品的读者,在图书出版、策划发行领域包括图书销量、市场份额、衍生品开发等方面与查良镛竞争。


窃以为,这个判决,甚为牵强。因为这个籍籍无名的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云泥之别,是构不成竞争关系,构不成市场威胁的(不信,可去市场调查一下;或者,没有销售呢?),故认定为不正当竞争不妥。本案的实质是,傍知名的人物形象,利用了原创作品人物的影响力来打招牌,这个是应该侵犯人物形象权的,因为作品人物是作家的心血塑造的,其原型应该受到保护。我国著作法并无人物形象权的规定,故法院不得不剑走偏锋,以不正当竞争来保护金庸作品,如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