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材中“外婆”被改为“姥姥”:侵犯著作权

(2018-06-21 13:21:22)
标签:

教材

文章

著作权

姥姥

外婆

分类: 法律杂谈
网友爆料,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 (作者李天芳),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搜索原文可以看到,作者文章中写的都是“外婆”。那么,为什么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上海教委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此事虽小,但折射的意义甚大。通常而言,姥姥是北方人叫法,外婆是南方人的叫法,书面语都是外祖母,只是习惯不同而已,就如北方的《诗经》与南方的《楚辞》,各有千秋。但是随意修改文章中的称谓,则是大谬。其一侵犯著作权,修改“外婆”为“姥姥”,篡改了原文,侵犯了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而非侵犯改编权,改编权是指改变作品的类型,而本案只是修改两字,未改变类型),是侵权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须恢复原状,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其二反映文化霸权,不平等对待多元文化。须知,“外婆”二字在语境中,即可感受到南方文化习俗,而改为“姥姥”一下子跳到北方,不知其可,若后世考证,恐怕亦是难解。而之所以改编,只是因为个别人有权任性乎。真是无知者无畏也。其三、解释错误。请问“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是方言的依据在何?外婆使用之广泛,不仅南方,还包括北方关中地区。如此广泛的地域,还是方言?姥姥只是北方称呼,就如赵本山的小品讲的东北话而已,并非普通话标准。希望有关部门,有错即改,尊重版权,而不是强辩,越描越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