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信”商标案:缺乏程序正义

(2015-03-27 09:50:21)
标签:

微信

商标

程序

申请

公共利益

分类: 法律杂谈

“微信”商标案的判决,有实质正义,但缺乏程序正义。微信商标是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于20101112日先提交注册申请的,张某提出异议。20133月商标局裁定不予核准注册。创博公司不服,申请复审,被驳回,起诉,再被驳回。另一方面,腾讯的微信测试版于2011121日上线,2011124日提交商标申请,201332日获得“微信”商标。201112月微信用户五千万,20137月微信用户4亿。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观点是:“当商标申请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利益平衡。在这种市场实际情况下,如果核准被异议商标注册,不仅会使广大消费者对“微信”所指代的信息传送等服务的性质、内容和来源产生错误认知,也会对已经形成的稳定的市场秩序造成消极影响。”

 

本案,法院的逻辑有误。第一、微信是大公司的利益,而非公共利益。第二、以果溯因,以三年后的市场来衡量三年前的申请情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没有是非,谁做大了,商标就归谁,失去申请的初衷。

 

实际上,法院面临的是两难选择,保护形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微信确实是腾讯做出来的,功不可没,但是腾讯也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被别人捷足先登,此时法院该如何价值取向?是保护先申请的创意,还是保护有功之臣?法院选择了后者,但说理很无理。窃以为,面对这种情况,法律应该规定,两家共享利益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