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曹植

(2011-01-08 19:25:09)
标签:

读书

三曹集

曹植

七步诗

求自试表

世说新语

杂谈

分类: 读书心得

去年读的书,大多数是老生常谈,经典重温,但曹植除外,他让我眼睛一亮。世人说起曹植,就会想到三国演义中他作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这首诗,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三国演义的故事应该来自《世说新语》,并做了删节。《世说新语》的原文是:“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洛神赋》美轮美奂,写出了古往今来最美丽的女人。也知道曹植与曹丕争夺太子失败,而郁郁寡欢。这些大概就是曹植的印象了。

 

然而,我这次了解曹植,是从他的《汉二祖优劣论》开始的,觉得他很有政治洞见。他说刘邦“名不继德,行不纯道,直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坐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说刘秀“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叹息。股肱有济济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规弘迹而造皇极,创帝道而立德基。”概括的很中肯精当。

 

读《三曹集》,则明显感觉曹植的才高一筹,这是立马体会得到的,如《求自试表中》中,他说自己“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这一气呵成的文字,都是原创的经典,很真切,很审美。在《求通亲亲表中》,他说“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唯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把那种失去亲戚的伤感写的极致。而在《释愁文》中,更是把无形的“愁”写的如有生命:“愁之为物,惟恍惟惚,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其来也难退,其去也易追,临餐困于哽咽,烦冤毒于酸嘶。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温之以金石不消,麾之以神膏不希,授之以巧笑不悦,乐之以丝竹增悲,医和绝思而无措。”这文该是韩愈《送穷文》的蓝本吧。

 

曹植的文才是全方面的,不限于世人所了解的诗赋。他因政治斗争失败,无法发挥抱负,不能建功立业,虽然他很想“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但或也正是政治上的不得志,而文章穷而后工。就如司马迁说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曹植40岁就去世了,给世人留下很多经典,我们又能留点什么于世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