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办案札记(一):赴日索赔记
(2011-01-06 17:11:38)
标签:
律师办案札记法律赴日索赔杂谈 |
分类: 办案札记 |
卷首语:经常有朋友鼓励我,把一些办过的案子整理成文,对自己是回忆,对别人是分享。我虽不以为然,但想想,自己漫长的办案生活中,不乏有趣有味之事,兹取印象深刻者,权当讲故事。所取案例,除隐去当事人名称外,其他皆真,唯凭记忆所记,具体细节或忘,然办案思路犹在。
上海一家造纸企业,向日本进口废纸,打成纸浆后出卖,生意兴隆。这个生意,关键是废纸要过关,杂质不能超标,否则没法做成纸浆。日本的出口方,也是一家大纸业公司,在日本各地有分公司,与上海企业业务来往的是静冈公司。双方的交易方式是,传真签订合同,然后上海企业把钱汇过去,对方把货海运来。2004年,双方签订了个标的50多万美金的合同,分二批次运输。结果,第一批货到上海港的时候,被海关随机抽检为不合格,不予入境,遂退运回日本。于是上海企业要对方退钱,日本公司的答复是,这次货物和以往货物一样都是合格的,退运是海关吹毛求疵造成的,因此货款抵做退运费,两不相欠。上海企业无奈,找到我们,要打官司。
二、方案
我看了卷宗,事实很清楚,但官司根本没法打。第一、对方在日本,是不承认国内判决的,而且在中国境内也没资产,打赢了也无处执行,打了白打。第二、双方合同简单,没有约定仲裁,也无法提起仲裁。本来约定仲裁,日本也是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可以去日本执行的。第三、如果请日本律师,在日本打官司,按小时计算费用很高(大概每小时人民币2000元),这个案子标的不大,如果官司旷日持久,估计货款抵为律师费也差不多了。正在踌躇时,看到日本留学的同事张律师在,就与他商量。也正巧,张律师在静冈读的研究生,对静冈甚熟,于是果断决定,直接去日本企业索赔。
三、赴日
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见识这个岛国,对案子也没底。飞机到东京,然后坐新干线到静冈,住在日本友人家里。日本友人是当地的一个企业家,把一个空着的别墅给我们住。第二天,把我们送到日本企业门口,就开车走了,我们上门。且说,我俩西装革履,庄重肃穆,意气风发,一踏进日本公司,一楼的员工全体起立,半鞠躬致敬,我们微笑颔首。哦,他们以为来了两个贵宾,绝对没料到是两个律师。公司前台引我们去二楼,很礼貌问我们预约了谁,按照日本企业文化,叫老总都是要预约的。我们说,预约了老总,前台说没见登记啊,我们又说是直接与老总预约的,你们叫老总来就是了。前台泡好茶后,半信半疑去叫老总了,我们也心神不定,因为根本没预约,而且如果真的预约了,老总多半是不会来见的。只能这样,来冲一冲了。还好,运气不错,老总在公司,在惊讶中见到我们,我们很淡定说,刚好在日本办事,涉及到该业务,顺便过来谈谈,如果解决,对方双方都有好处。老总对具体业务不知,叫了手下一个科长来。这科长会英语和懂点中文,与我们交涉了半天,先是要看文件,再是说他们损失巨大,然后说可以走法律程序,总之不退钱。
我们很直接告诉他,这个官司不必走法律程序,你们的货物不合格,我们将向中国海关和质检总局举报,以后你们的产品就不能入境了,我们也调查了你们在中国的生意伙伴,届时会去联系他们的。对方听后颜色自若,但相信内心还是触动的。会谈后,是这位科长开车送我们到路口。最后他问,你们要一个什么数字?接着解释,这事情他私下随便问问的,不是老板的主意。我和张律师相视一笑,报了一个数字,说给对方两个星期的考虑时间。第一回合就这样结束了。
三、日本公司来上海和解
我们在日本还拜访了多家律师事务所,一般办公室都很小,但都很敬业,文件做的很细致。回国后,我们写了一个律师函,主要内容是赔偿项目的组成,以及如果赔偿不成,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对方收到后,回了一个函,说正在整理相关资料中。大概一个多月后,日本公司的科长连同国内的一家合作公司的老总,来到我们办公室,洽谈解决,提了一大堆理由,要求我们让步。后来得知,在此之前,他们已咨询了在上海的日本律师,日本律师也是建议和解。经和本方当事人商量,我们同意在一次性支付的前提下,打7.5折。科长说要带协议草稿回去,由老总拍板,但估计会同意的。几天后,我们收到寄来的和解协议原件,不愧是造纸企业,协议的纸张特别好,文件之间都盖了骑缝章,落款处除盖章外还都签了名,很认真。我们盖章后,寄了一份过去。再几天,日本公司把全部款项汇到当事人的账户里,案件了结了。这个案子办的算顺利的,当事人挺高兴地说,还有一家瑞士公司,是不是请你们也跑跑?
小结:正义之师,所向披靡。诉讼、仲裁、谈判,九九归一,都是解决问题,岂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