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心得
(2010-12-25 20:41:22)
标签:
历史读史汉书后汉书刘邦刘秀曹植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一部不如一部。《史记》最牛纵贯古今,司马迁是神来之笔,大事小事都写的绘声绘色。《汉书》是断代史,就囿于格局了,写的四平八稳,史料丰富,但见解一般。《后汉书》写的更有立场偏向了,抬高光武帝兄弟,狠压更始帝等,真是成王败寇,但后汉书的文字很有气象,让人读的下去。《三国志》则太简单了,太简洁,以致难看清事件来龙去脉,所以有了个长长的裴松之的注。
昨日读《汉书》刘邦传,今日读《后汉书》刘秀兄弟传,开国皇帝故事都很引人入胜,是每本史书的重中之重。首先,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好,刘邦宽仁,刘秀宽厚,吸引了大批豪杰,看来性格决定命运是有道理的。刘邦其实是很无赖的,不受礼法拘束,大老粗反而走出自己的路。刘秀是很谨慎的,个人能力强,虽然没有韩信之类的大将,但自己能打仗,这点和老祖宗刘邦不同,刘邦自己打了不少败战,还好会用人,别人帮他打仗。刘邦刘秀都是布衣,刘邦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刘秀则是个地方的中产,最后能成就一番大业,虽是人力,亦是天授也。
曹植写了篇文章,评论前后汉的这两个开国皇帝,写的真是笔笔精神,断断飞舞,文采古今,可惜曹子建能言不能行,最后输给做事稳重的哥哥曹丕。其文如下:
《汉二祖优劣论》
有客问予曰:「夫汉二帝,高祖、光武,俱为受命拨乱之君,比时事之难易,论其人之优劣,孰者为先?」
予应之曰:「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身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直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坐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然彼之雄材大略,俶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枭将画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功而遗元勋也。不然,斯不免于间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
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通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鴟视狼顾,虎超龙骧。光武秉朱光之臣铖,震赫斯之隆怒。夫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赤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躯毙,公孙以离心授首。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于是战克之将,筹画之臣,承诏奉令者获宠,违命犯旨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叹息。股肱有济济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规弘迹而造皇极,创帝道而立德基。是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愆,言行则无秽,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坤之休征,应五百之显期,立不刊之遐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懿。故曰:光武其近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