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表的记忆(原创)

(2018-11-25 06:30:24)
标签:

杂谈

手表的记忆(原创)

咱俩好,
咱俩好,
咱俩上县买手表。
你掏钱,
我戴表,
你没媳妇我给你找。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作者是谁,无从考证 。因其诙谐、幽默而老少皆宜。乍一听,自己亏大了,我陪你上县城逛一趟,还要我掏钱,你戴表,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混账事情。但是听到最后,你会偷着乐。因为你赚大了。你只掏了一块手表的钱,就白捡一个媳妇。天底下竟有这样的美事儿。
        说到手表,在上世纪六、七年代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时候的职业排行榜中,一工、二干、三教员。手表自然成为这三类人的必需品。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手表的确无用。但绝不是派不上用场 。那时候,手表与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并列为三转一响。那时候农村青年订婚必须把三转一响作为聘礼,给人家未婚妻送去,否则婚姻泡汤。类似于现在的三金(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记得我的邻家姐姐,生得貌美如花,但由于她父母严重的重男轻女,所以她没有上过一天学。这位姐姐被一个城里人用三转一响娶走。每当回娘家的时候,会有意将戴手表的胳膊腕上的袖子挽起来,以露出腕上的手表。当有人问她现在几时几分的时候,她总让人家自己看。原因有二,一是她的确不认识表,读不出数据,二是显摆自己有手表。
        妹妹小学毕业的时候,全体师生合影。其中一位女老师为了显摆自己戴手表,有意挽起戴手表的那只胳膊腕的袖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秀手表。可惜因为我家多次搬家,这张照片被遗失。
        另外一个喜欢戴手表的青年人,居然因为戴手表被拒于党员队伍之外。原来这个青年在社办企业跑销售 。这人思想前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开放。从头到脚打扮得有模有样。头发梳得板儿光,皮鞋擦得锃亮,外加西服领带,俨然一位华侨。这人思想进步,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在全体党员大会上,这个人的入党申请书未能被通过。原因是他沾染了享乐主义思想。这其中手表就是败坏自己形象的主要杀手。
        八十年代初,我在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工作的第一天,母亲特意赠我一块蝴蝶牌手表,原来这块手表是父亲在七十年代末,特意买给母亲的物品,母亲一直没舍得戴,如今当儿子干了”洋事”的时候,自然赠与儿子。我拿这块手表视为自己的眼睛。
       八十年代中叶,是手表的鼎盛时期。手表也从单一的机械表,发展到电子表。仅电子表而言,价格从几元到百元不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手表终于进入千家万户。这种电子表不但价格低廉,而且不用定时拧发条,走时也比较精确。最先进的就是这种表还配有日历或指南针,出行时候极为方便。
        到本世纪开始,由于手机的普及,手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商店的手机柜台门可罗雀。也有部分戴惯手表的人继续保留手表,但基本都是闲置物品。
        事物总是在发展与变化中,曾几何时,手表又在部分人群中悄然兴起。但无可讳言,这类戴手表的依然是少数有身份、地位的人。比如机关干部、成功人士等等。惟其如此,手表也难以再现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