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的故乡情结(原创)

(2016-12-12 06:41:42)
母亲的故乡情结(原创)


        二十多年前,母亲和我一起住进了县城里。按说县城比山里的环境优越得多,既来之则安之,母亲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城市的繁华。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美好的愿望。
       时间大约在这年的七月中旬,县城里酷热难耐,如同一个偌大的火炉。这和山区的同期相比,简直恍若隔世。最先忍耐不住酷热的是母亲。某日,母亲竟然明确告诉我,如
果继续这样热下去,她会坚持不下去的。我虽然也在口头上劝说母亲,夏天再长,也有过去的时候,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我心里还是没谱,我为母亲的前程担忧。要是真的忍耐不住酷暑,母亲只有只身回山里一条路了。让母亲一人去山里守老宅,是我不想要的结果。日子在酷热中推进,时间在煎熬中度过。因为酷热,母亲昼不思饭,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母亲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 ,头昏胸闷。无奈只好带母亲去就医。医生做过全面检查之后,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身体状况良好,回去之后注意防暑降温就行。”医生的这句话成为以后母亲屡次要回故居避暑的一个口实。也正是奔着这句话,母亲便不顾我的百般阻拦,毅然打点行装回故居。好在母亲当年还不到六十岁,饮食起居完全可以自理,我也就依了母亲。那年,母亲在山里住了足足一个夏季。用母亲的话说,她住在山里格外精神。次年夏天才开始,母亲又称浑身不适,头昏胸闷,饮食不思。又被我送进医院看医生,谁料各项检查过后与去年的情况惊人的相似,医生还是轻描淡写的那句话,“身体无大碍,回家注意防暑降温就行”。迫于无奈,我只好再次将母亲送回故居。在以后的数年中,母亲的浑身不适,头昏胸闷,饮食不思,去医院检查,无任何不良症状,最后被医生一句“情况正常,回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医嘱多次发回,则成为在每年盛夏时节,母亲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也正因为这些个乐此不疲的保留节目,故居遂成为母亲每年夏天最好的避暑胜地。好在顺母亲之言为之孝顺。
         五年后,我在城修建房子,出于对我的支持,母亲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作出一个大胆决定。拆掉故居的三间瓦房,把木料拉到城里,以备我建房时使用。虽然我明白,单是那些旧木料给我建房帮不了多大忙,但我窃喜,如果拆掉了老宅,母亲在山里没有了栖身之地,也许就能安分守己的在城里生活,我在以后的夏季里不必为母亲分心了。拆房那天,母亲哭得很伤心,说要不是在城里建房急用,她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这也足以看出母亲对故居的眷恋。我除了为母亲表示惋惜之外,也为母亲以后在城里定居感到些许安慰。
         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在城里的新房于当年夏初建成 ,我本以为母亲从此能一心无挂的住在城里,安度晚年。却不料母亲又向我提出要去山里避暑的想法,与以往不同的是,母亲这次没有称病,而是直接了当的告诉我,她要去山里度夏。且态度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无疑把我放进两难的境地。有心支持母亲回山里度夏,可老宅已拆,没有了容身之处。假如持反对意见,母亲真要是热出病来,我岂不背上大逆不道之嫌。母亲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意,告诉我:“住房不要发愁,你二妹就在山里,我就住你二妹家,这下你应该放心了?”也真难为了母亲,为了达到在山里避暑的目的,不惜要“寄人篱下”,好在二妹又不是旁人,我于是点了头。就这样母亲每年夏季都住进二妹家,住了大约十个年头。
        两年前,母亲又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恢复老宅。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此时的母亲已过了古稀之年。母亲的这个决定,再次把我推到难以抉择的境地。如果我不答应,这件事会成为母亲的一个心结;如果要在山里建房,造价是非常昂贵的,砖木、水泥完全要在城里购买,再加上这些年人工工资的进一步攀升,单是建材一项,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权衡在三,我决定响应母亲的号召 ,重新在故乡建房。由于我自己经营货车,所以在拉运建材方面,我节省了大量资金。房虽然建得简陋,但看得出来,母亲非常满意。毕竟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处。很快,母亲就入住了新居。从守老宅,到失老宅,再到恢复老宅。母亲的心始终留在老宅。母亲从此可以于每年的夏天理直气壮的在山里度夏。由于通讯的发达,交通的便捷,我可以隔三差五打电话,了解母亲在山里的情况。甚至可以开车去山里探望母亲。虽然辛苦,但能够让母亲过得开心,我也心满意足。
        有时候我在想,母亲真的是厌恶城里的炎热,还是另有隐情。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称病,又一切正常。前些日子,母亲的一段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母亲说她怕热只是一个方面 ,她主要是舍不得离开老宅,她在那里住了一辈子,有了感情。母亲最经典的两句话就是:“金窝、银窝,比不上咱的狗窝”。“长安街再好,不是咱的久留之地”。母亲还特别嘱托我,说还要把她的寿材也送进山里去 ,只要她还能动,她都要在那里住下去。在百年之后,她还要常眠于那片热土。原来怕热和称病只是母亲一个美丽的谎言。承载母亲对故乡永远的眷恋。成为母亲永远都解不开的故乡情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