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年以前,大陆版块中不稳定的地方开裂,岩浆迸发出来,形成了冰岛,而大陆从这里裂开,分裂为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大裂谷沿西南至东北走向穿过冰岛,至今两陆地仍以每年2公分的速度分离。站在大裂谷上迎着清洌的风,看绵延的黑褐色裂缝,想想几步就从美洲大陆跨越到欧亚大陆而且不必湿鞋,豪迈之气顿生!

冰岛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川,其中的瓦特纳冰川(Vatnajokull)是排在南极冰川和格陵兰冰川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冰川,面积8500平方公里。从飞机上看下来,冰层之厚让人叹为观止(为数百米到两千米厚)。南部的赫芬小镇座落在一个海湾之中,从小镇正好可以远观瓦特纳冰川,虽然是盛夏季节,群山上的浮雪尽数消融,冰川仍然绵延起伏数百里,蔚为壮观。可惜一来天气不好,二来相机太差,没能拍到能展现其美的照片,真是该死。
冰岛由于表面上全是火山岩,一片荒凉之气,人国只有1%的土地为可耕田,其他绝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千百万年来,生命顽强地与仿佛静止的时间抗争,终于在岩石上生长出苔藓地衣。花朵极为珍贵,这种紫色的小花最为普遍,每每在大片荒芜的土地上看到一丛丛的花,都会欢呼雀跃。在南海岸线上看到这片一望无际的花田,足足绵延13公里,让人为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激动不已。
冰岛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全部覆盖着火山岩,200多座火山星罗棋布,其中有40多座活火山。这是在飞机上拍到的一座火山。我的傻瓜机拍不出色彩,完全没有宁静神秘之美,不能不说是个大遗憾。

沿着环岛公路向南,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地貌,历经千百万年才覆盖上薄薄的地衣,让人不由想象当年火山喷发时岩浆滚滚的惨烈景象。

瓦特纳冰川脚下的冰湖。冰川中的冰块大块大块掉落到冰湖中,巨大的冰山在湖面上漂浮,非常壮观。其中灰黑色的为火山灰。冰湖向南100多米与大西洋相连,巨大的浮冰流入大西洋。
第一天我们到冰湖的时候已接近午夜,斜阳余辉中的冰块闪闪发光,一切安静得让人不由自主地屏着呼吸。
第二天再到冰湖的时候是阴天,我们默默坐看冰块极缓地流向大西洋。突然大西洋涛声震天地涨潮,潮水倒灌回冰湖,冰块也被冲回湖中,一时间冰块间相互大碰撞发出嚓嚓的断裂声,涛声,水流激起漩涡的声音,冰块融化发出的哔哔啵啵的声音,杂夹着海鸟成群聚集盘旋觅食的叫声,热闹非凡。被潮水冲进来的不仅是海水和成群的小鱼,还有两只海豹,它们在冰湖中游泳嬉戏,不时将头一仰,接着背一拱,就钻到水里不见了,过一会又从冰块间浮出头来,玩得相当开心。野鸭也振翅飞到潮水的浪头上,落入水中,被潮水飞快地冲走,再荡回去再冲走,很享受的样子。它们的生活真让人羡慕!

间歇泉喷发的一刹那。间歇泉的泉眼上烟雾腾腾,水温有100多度,热量聚集的时候水一波一波的涌出来,最高会形成一个半球形的淡蓝色水球紧接着热泉就喷薄而出,非常壮观。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三波甚至四波连喷。这里最著名的间歇泉叫盖锡尔(Great
Geysir),直径18米,喷射高度80米,为世界第二,可惜现在已经只剩盛名。周围唯一活跃的是Strokkur,每隔几分钟就喷一次,我们坐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看,激动得不行。(非著名估价师的博客用图片展示了间歇泉喷发的过程,拍得很精彩,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bb95f0100ekrc.html)
间歇泉形成原因(转贴):间歇泉一般出现在岩浆(熔岩)接近地面处。炽热的岩石把水温加热。如果水能自由泄流,它就将像温泉或泥塘一样来到地面;但若是水被封入岩石中的天然管道内,那么它会迅速变热同时部分水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变成蒸汽,当蒸汽的压力逐渐积聚增强时。一股巨大的水和蒸汽流就会从地面喷射而出。这是由于地表下的裂隙粗细不均,使底部的水在温度增高时,只能发生局部对流作用所致。也就是说,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水的膨胀力超过上部水的压力,底部的水便化为蒸汽带动上部的水喷发而出。蒸汽排出后,温度和压力降低,喷发也就停止。停止一段时间后,温度又升到一定时候,水又喷发。水加热和制造蒸汽的过程一直在进行着,所以间隔一段时间后另一股水和蒸汽的喷射流又迸发了。

冰岛南部的维克(vik)小镇以它的黑沙滩而闻名。沙滩上的沙子漆一般黑,看过金滩银滩之后见到这样的黑滩,感觉很神奇。

Svartifoss瀑布是冰岛最负盛名的瀑布之一,旁边的岩石石柱般排列,又一层层断裂下来,掉落在瀑布周围,很是神奇。坐在岩石上等太阳出来看彩虹,可惜天公始终不作美。最后发现身后的岩石柱已经裂开倾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断落,真是吃惊。其实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这样的美景并非一朝一夕,却让人不能不赞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