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2017-08-16 17:51:46)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苏州何山道院作者:临川老客

苏州何山道院

何山道院,位于姑苏城外寒山寺西侧两公里的枫桥镇何山。从市区乘公交车302303304322325327329333816到枫津新村下,也可以乘308321至何山公园东下,往前走约200米左手拐至长江路,看见枫津新村公交站台,即看到何山道院。

《百城烟水》:“何山,在狮山北一里,其地旧名鹤邑墟,故山名鹤阜山。因梁隐士何求、何点葬此,改今名。其坡有资福寺。属吴县。卢《志》何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有庙。《姑苏志》:何山,在狮山北一里,其地旧名鹤邑墟,故山名鹤阜山。因梁隐士何求、何点葬此,改今名。其坡有资福寺。  《吴郡志》:何求,字子有,其先庐江人。何氏过江自司空充,并葬吴西,为吴人。求除中书郎,不拜,隐居般若寺,足不逾户,人莫见其面。宋明帝崩,出奔国哀,除永嘉太守。求时寄住南涧寺,不肯诣台,乞於寺拜受,见许。一夕,忽乘小船逃归吴,隐武邱山。齐拜大中大夫,又不就。弟点仕梁。  又:何点,字子皙,求之弟。居丧几之灭性。真素通美,博通群书,善谈论,无所与屈。世以点为孝隐士,弟胤为小隐士,士大夫多慕从之。兄求卒於武邱,点菜食、不饮酒三年,腰带减半。宋、齐之间,累昭不就。尝患渴,累岁不愈,后在吴中石佛寺讲所昼寝,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自此而差。时人以为淳德所感。

据《吴县志》、《枫桥镇志》记载:何山原名鹤阜山、愁眠山,后因梁代何求、何点辞官隐修而得名。在何山顶上,最早为何山庵,是在何求、何点隐居房基础上建成的。明初改为何山庙,据传所塑之像为元末据苏称吴王的张士诚。明万历二年(1574)僧朗然扩建庙宇,改名为孝隐庵,后又复名何山庙,60年代中期拆除。1997年改名为张王庙。20094月更名为“何山道院”。20095月开始重建,201012月峻工。2012518日落成、神像开光。道院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过牌坊“鹤阜圣境”,道院内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排列,从东向西,顺次为山门(灵官殿)、张王殿、玉皇殿。张王殿两侧为配殿(供奉高新区各地方神)、玉皇殿两侧为慈航殿(观音殿)、财神殿、仙居堂等。最西边为斋堂、办公区、宿舍。

进景区大门后,右手方向可以看到第一个亭子:来鹤亭[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来鹤亭

来鹤亭楹联:鹿鹤狮山联袂创新区新天地;

                晨日夜时取景赏美境美春光。[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往右方向是防火通道,从此处也可以走到山顶,只是一路上的风景却看不到了。往左从修筑好的台阶,一级一级往上攀登,121718、。。。只见坡展路隐、竹修木翠、习习凉风、鸟语花香,不经意就可以看到第一个牌坊,横额“何山蕴秀”,(牌坊前方有评弹名家徐丽仙墓)[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牌坊:何山蕴秀

中间牌坊楹联:“園啓何山雅室座中談隐士;門臨鹤阜花前林下遇佳賓。”崔护、陈雪庵撰,周文祥书。外侧牌坊楹联:退如梦去烦、固不堪烦,何求何隐;进得山来、路则终有路,且乐且新。牌坊背面横额“揽胜撷趣”,牌坊楹联:“何山园内奇花瑶草多野趣;古邑吴中骚客名贤续华章。[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聚鹤亭

聚鹤亭上楹联:攀山寻故识,金珠半坡神驰月宫桂;

              临涧遇新朋,清茗一盏心沁碧螺春。

过牌坊,沿台阶继续往上攀走,只见道旁两边遍布桂花树。已近半坡,抬头望去,已看到第二座亭子“聚鹤亭”。亭中有茶室,可以稍事休息片刻,亭子外面亦有石桌、石凳供人憩息。[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再往上走,就可以看到第三座亭子,名“放鹤亭”。来、聚、放,都以鹤为主旨,如果道家要真养几只仙鹤,那就名符其实了。过了放鹤亭,前面就是“鹤阜圣境”牌坊,何山道院到了。[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放鹤亭

放鹤亭楹联:鹤阜狮山近作邻;

            天平灵岩远相望。[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牌楼横额:“鹤阜圣境”

牌楼楹联:入真门秉真教参透真玄真自在;

          登妙境聆妙音顿开妙道妙神通。

牌楼背面横额:“道法自然”

牌楼楹联: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山门横匾:“何山道院         横匾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 题写          

山门楹联:阆苑清幽,乐清闻之福地;

          玄都自口,养自然之天机。

山门前有100多平方米为金山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上竖两对称旗杆,殿前一对石狮子蹲守并注视着前方。山门面阔三间,重檐砖瓦结构,黄墙黛瓦,屋脊正中塑“福”、“禄”、“寿”三星,并镌“帝德覃敷”四字,并涂金。山门内供奉王灵官神像。[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殿中正中神龛供奉道教第一大护法灵官。灵官,讳王善,宋朝人。灵官宝诰赞颂: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察大灵官,三界无私猛烈将。《明史礼志四》说宋徽宗时,尝从萨守坚真人传其道符,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在道教五百灵官中为总灵官,故又称都灵官,道教第一大护法灵官。塑像赤面髯发,三目怒视,左手持风火轮,掐神诀,右手举九节钢鞭,身披金甲红袍,神态威武勇猛。王灵官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有求必应。道观庙宇对联赞其: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明宣德年间(1426—1436)宣宗皇帝封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并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张王殿

张王殿,为庑殿重檐,屋顶式样仿皇宫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顶层悬有竖匾“张王殿”,下层正中悬红底金字横匾“圣恩普沛”,门前楹联:殿宇重新祈人间富庶;山川依旧愿天下太平。[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殿内供台正中供奉“何山大爷”(张士诚)、右(2)“何山陆金宝少爷”、右(1)“天池山天爷”、左(2)“何山王阿爹”、左(1)“何山何金宝少爷”神像。

供台上正中供奉之 “何山大爷”神像应为元末据苏称吴王的张士诚,张士诚居苏14年,兴水利,重农业,办学校,育人材,治理颇佳。元至正二十六年(1567)朱元璋大将徐达领军攻破苏州,张士诚被俘,押解至南京后缢死。苏州百姓对张士诚颇有好感,又摄于明初政治上的严厉控制,故在庙内供其像,并称其为何山大爷以祭祀。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以烧狗屎香的名义来纪念他(张士诚小名“九四”,其谐音就是狗屎。)何山大爷神属地方土地爷,所以祭祀土地神,在何山历史上都有记载。据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卷二,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四日,“至何山,神社碑二:一《重建何山土地祠碑》,弘治六年(1493)王朝英撰,蔡蒙书并篆额;二嘉庆十六年(1811)《何山老庙功德人名碑》。”

    大殿两侧供台上分别供奉:(右侧)医药神佛大仙、何山五公子、黄老大爷、何山四公子、何山大公子、何山二公子神像;

(左侧)何山三公子、周学里公子、金荣少爷、金春少爷、周天根少爷、周大爷神像。[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何山大爷(张士诚)神像

农历418日,何山道院要举办庙会,届时有隆重的祭祀活动,由众人抬着神像,在乐师们的音乐声的伴随中,在道观中巡游。时逢庙会日,信众都要从四面八方赶至何山烧香,到时,漫山人涌动,香客成长龙,老少携相行,来往神路问。登临何山峰,年年赶庙会。[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张王殿两侧配殿供奉高新区各村祭祀神袛全部集中于此,有:何山黄老太太、。。。。[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顾明大王、顾明夫人、上方山太母公、上方山太姆、陆根娣大娘、陆金娣大娘、陆林娣大娘、何山大太太、何山二太太、上方山三太姆、何山顾大娘、马彩珍师母、李金凤师母、陈美珍师母、李月珍师母、三香大爷、三香夫人、何山俞公子、何山李公子等神像。[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玉皇殿

玉皇殿,同样为庑殿重檐,屋顶式样仿皇宫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顶层悬有竖匾“玉皇殿”,下层正中悬金底黑字横匾:“金阙玉京”,

                 门前楹联:大哉玄穹,道妙而玄之又玄;

                               皇矣上帝,位尊而上极无上。[转载]苏州何山道院

玉皇大帝神像

玉皇殿正中供奉玉皇大帝神像,两侧为日官、月府神像,殿两侧供奉十二元神像。

玉皇大帝,居住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又称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有“帝”和“上帝”的称号,是指能够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界和人间命运、生死、吉凶等最高神。《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排列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远古时期,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老年无子,诚心祈祷上天,后梦太上道君抱上婴儿予王后,梦醒而有孕,于丙午年正月九日诞生。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久舍国到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德圆满。经书记载,后经三千劫,始证金仙,又经过亿劫,始证玉帝。《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说:“按洞真本行经云:玉帝者乃无炁之祖,造化之根。静而圣,即元始天尊;动而神,即玉皇上帝,居玉清宫通明殿,统御万天,化育群品,万汇之主,造化之原。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卷2)玉皇大帝在道教中地位最高,主宰宇宙,开化万天,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玉皇大帝身着九章法服,头戴珠冠冕旒,手捧玉笏。每年腊月二十五日,玉皇大帝要亲自降圣下界巡察人间善恶。每年正月初九日为圣诞,届时道观举行祝寿道场,诵经礼忏,祈祷道法兴隆,国泰民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