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韩国古典诗歌考察——以时调为中心
(2016-10-05 14:47:21)
标签:
转载 |
韩国古典诗歌考察
——以时调为中心
作者:李惠仙(韩国)
译者:沈胜哲
1.
时调是新罗时代(BC57—AD935)的乡歌与高丽时代(918—1392)的歌谣组成的韩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性体裁。产生于高丽末期的时调是经过朝鲜(1392—1910)的前期,直到朝鲜后期的辞说时调为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用我们固有的语言表达了我们民族的思想和感情的民族文学。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在进行创作,是韩国最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
泰纳(H。A。Taine)在他的“环境决定论”中,认为决定文学意义的要素有三种,即种族,环境和时代。他认为所有事物的形成都取决于原因与结果。文学作品取决于创作该作品的民族性格,产生作品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
所谓种族,是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带来的先天性及遗传性气质。人体的特质和构造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民族性和种族性从根本上讲,尽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仍能维持其同一性,这就是种族决定论的见解。由此可见,虽说所谓的韩国民族的种族性是同一的,可是,从高丽末期经过朝鲜500年的历史,我们看到朝鲜时代是汉诗,现代是西方的自由诗占据了诗歌的大部分位置。在这期间,尽管环境和时代发生了变化,时调仍然继承了其固有的样式和精神,这是令人惊奇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韩国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是值得永远继承下去的民族文学。
时调是可以和汉诗的绝句,日本的和歌,西方的十四行诗媲美的,韩国文学中最短形态的格律诗。它由三章六句四音部构成,是在45字左右的短小的形式中,集中表现了我们民族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以及情趣的体裁。
2.时调的担当阶层和主题意识
3.
4.
至此,我们考察了从高丽末期到朝鲜末期的时调的责任阶层并按主题考察了持续了近一千年之久,表现了韩国民族的思想,感情,情趣的既是国民文学又是民族诗歌的时调。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的1920年代,与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家同盟(KAPF)的阶级文学相对抗,以崔南善,李光洙为中心发起的国民文学运动引发了时调复兴运动的兴起。之后,由李秉歧(1891—1968)创作了现代时调,李殷相确认了时调复兴的可能性,时调的命脉一直延续到了创作活动非常活跃的现代。他们没有把时调局限在乐曲的唱调上,而是,强调了韩国的语言特征和表现民族旋律的短诗的时调所具有的重要性与复活的意义,并披露了句别排行时调等新形式。特别是,李秉歧在比较了古时调与现代时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时调的发展方向;李殷相,金相沃等人还一同发表了具有成熟感觉和感受的现代时调。
1906年,现代时调的最初作品“血竹歌”发表在《大韩每日申报》上,至今已经过去了101年。去年,国内时调界为了纪念现代时调100周年,制定并宣布了“时调日”;出版了“现代时调100人时调集”;并举办了具有国际规模的庆祝活动和现代时调新优秀作品发表会。
一直到2007年为止,《文学思想》等各个杂志推出了“现代时调100周年”纪念特辑,积极地回顾了历史并展望了未来。
以固有的语言表现韩国民族固有精神的时调,是表现民族情趣的固有的传统文学体裁。每当我们的民族遭遇坎坷的时候,都会承担表现民族精神和气质的重任。正是因为她是具有如此悠久历史的民族诗歌,所以,在现代继承上一定会存在一些新课题。
现在,韩国有一千多人在搞时调的创作。朴哲熙( 西江大学名誉教授)指出:“如何使时调的形式(时调性)和内容(现代精神),这些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统一体实现和谐的审美体验,是摆在现代时调面前的课题”;另外,柳成浩(韩国教员大学教授)指出:“关于所谓的现代时调要求的现代性,我们与其讨论脱离或扩展形式的问题,不如从诗人的综合性视线和对事物的新见解,以及成熟的语言中寻找其答案”。注意聆听这些呼声,努力使时调这种永远的韩国民族诗得以继承下去,是现代韩国文化人和全体国民的最大的民族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