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形成性考核册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歌散文》(陈文新主编)为依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编写而成。共四篇,此为第二篇。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
《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首,完成下列任务。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为例,说明何谓“粘” 何谓“对”。
答:所谓“粘”
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 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
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
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 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咏怀古迹》其五第一句就是这种句型: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 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 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 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二、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
醒 名 谑 酌。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 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
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
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
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