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汉武:田蕙赋

(2025-03-11 21:47:10)
李汉武:田蕙赋
 文瑞传媒有限公司   2025年03月11日 18:40  
  田蕙赋 李汉武 
大明砥柱,社稷栋梁。其清廉自持可表,清忠劲直(2)可彰。伟器宏才,荣神宗皇帝之御赐(3);贤令第一,膺吏部尚书之褒扬(4)。尔乃应州之骄傲,塞外之荣光。故感贤令之伟岸,摛翰藻而赋章。 追夫田蕙,自幼聪明。诵经史而劬勤上进,吟诗词而奋发力争。垂髫识文,嘉小神童之美誉;弱冠及第,获州庠生之功名。篆书挈领,诗赋旗擎。更蒙清勤为官之家教,秉积德行善之懿行。故时人许也,日后必成(5)。 惟嘉靖四十年,龙门鱼跃,鳞角崭露。乡试中举,任山西应州之学正;黉门树旌,凿儒学教育之制度。历险克难,鼎新革故。若阳日融寒冬之冰,似旱禾降甘露之祚。良师从教,知行合一之措是施;窘迫扶持,闾右寒门之子兼顾。垂范为先,心血倾注。秉公正拒贿于学宫(6),减赋徭赞助于私塾。慕名而至,求学者奔遐迩之程;仕途而望,上榜者乘銮铃之辂。 然则既兴庠序,兼以自强。天授圣以万历,蕙应天而撰章。惟殿试也进士三甲,惟蒲城也知县一方(7)。九德威宣,著布衣而赴衙署;八风备至,恤民意而话麻桑。稽夫考风俗,察周详。集思广益,制目立纲。祛疴除政之弊,激浊以清而扬。赋税权衡,止不均而定赋则;城池修葺,御外族以固边墙。于是励百姓,垦荒凉。广播稽谷,消除灾荒。是也扬善镇佞,昭明彝章。考旧案而有司审察,惩旁门而正义伸张。竭虑殚精,循章守纪之风再起;恪尽职守,重士爱民之绩又创。故其功卓卓  ,其德煌煌。 时至明万历八年之七月,蕙迁户部四川清吏司之主事。尔乃发整秩序之宏声,举破陋习之利器。其初始也,纷纷詈言,如魑如魅。铸币工头道不尽之谀词,数不完之回馈(8)。其人品也,磊磊光明,如山如砥。珠宝珍奇何俾其而回眸,焉移心而合类。亦如达州灾年,同僚征税。顾盼而灾民无下米之炊,赈济乃户部复家园之事。于是秉忠笃意,凝惠智而促进农耕;持笏面君,乐皇天而垂恩粟植。时也百废俱兴,万象呈瑞。见天而袅袅炊烟,睹地而萋萋禾穗。朝廷震撼,懿其盛绩宁比于钧天;百姓感恩,慨其爱民恰同于泽霈。故圣之感也深,蕙之行也至。又二年,蕙荣承德郎之官衔,妻妾获安人之诰赐。 至若赫帝典,匡律令。赤诚耿耿,铁骨铮铮。进谏焉患权贵,直言何畏狰狞。拒收贿银,参本骠骑将军(9)之谋逆;持节上奏,弹劾右军都府(10)之横行。况乎其性自励,其身亦清。恭勤而劳如‌乌犍,律己而洁似青萍。故竟陈七尺之剑而惩邪,披肝击鼓;敢提寸草之心而抗殿,沥胆发声。于是乎王阁老称其国朝忠义,神宗帝赞之才识通宏。 及夫辞职还籍,赋闲在家。朝尽忠于太庙,晚移志于桑麻。笃意志书(11),黼黻之文章幻彩;倾情木塔,波磔之书法(12)映霞。非乘驷马,愿为浮槎。欲消家乡之困惑,岂惜腐朽之年华。于是老骥奋蹄而奔竞,苍鹰搏雾而腾拿。兴办药房(13),济民之举扶伤救死;公平药价,治疗之费尚俭戒奢。亭亭独处,冉冉生花。煮一壶草药而祛痛,捧一颗仁心而辟邪。望闻问切,内考外查。烁烁乎银针耀于长夜,怡怡兮愈者潸之泪花。思济民堂之众生普救,念田绎斋之懿德无涯。 嗟乎!一生磊落,六秩光明。烁今煜古,载册旌名。慕前贤而谨后辈,作辞赋而耀其荣。
 赋依《词林正韵》 

  【注】(1)田蕙,字应芳,号绎斋,山西大同府应州人(现朔州市应县人)。历任山西省应州学正,陕西省蒲城县令,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通政使司右参议、左参议、左通政,通议大夫  、通政使司通政使,进阶资政大夫(正二品)。(2)明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一品)王家屏称其为“清忠劲直。”(3)神宗皇帝朱翊钧御赐碑文,并五次下达诰命、敕命,表彰他的功绩,称其为“伟器宏才、清廉自持。”(4)太子太保  、吏部尚书(正一品)孙丕扬称其为“关中贤令第一。”(5)田蕙在应州明伦堂读书时,先生赞他:“孺子如此聪颖好学,日后可成也!”(6)一年中秋节,一名学宫管理人员给田蕙家送去两袋白面和几斤猪肉、鸡蛋。田蕙得知后,亲自把这些送回学宫,告诫管理人员今后再不能给任何人特殊待遇。(7)明万历二年二月(公元1574年),田蕙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及朝廷殿试,取得三甲第78名进士。同年四月,以进士入仕,任陕西西安府蒲城县知县。(8)铸币工头请田蕙去验币,给田蕙3000枚铜币,且100个银元宝入户部“小金库。”田蕙拒之不收。(9) 杨应龙,任都指挥使,后加封骠骑将军。欲想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万历二十三年,被内亲向朝中状告其谋反。田蕙大义凛然,毅然上奏朝廷。(10)刘世延  ,浙江青田人,掌右军都府事,霸占田地、凶横不法,无恶不做。擅用关防牌票、私造兵器、聚众杀人,田蕙毅然将奏章上报圣上。(11)田蕙和应州牧王有荣一起编纂《应州志》,俗称田志,至今仍然流传。(12)木塔第一层塔檐下“天柱地轴”这块匾便是田蕙当时所写。(13)在应州城东街繁华地段筹建一处“大药房”,名叫济民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泠艺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