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一家人去嘉兴的舅舅家吃饭,临开席时,表弟带了两个年轻的男孩子来,说是公司里的外地同事,因为疫情影响,已经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今年看来又回不去了,就请他们一起过来提前吃顿年夜饭。
两个男生瘦瘦高高的个头,打扮得利落时尚,一脸的意气风发,一看就是出来打拼的无畏后生。刚入席时,两人有点拘束,不过到底是年轻人几杯酒下肚后,气氛热了,人也熟络了,话就多了。交谈中得知,两个男生,一位老家是河南洛阳的,另一位是云南河口的,来这边工作都有四五年了。河南的那位男生,父母一直都在嘉兴打工,他小学初中还在嘉兴读的,要中考才回的老家,于是他大学毕业后,也就来这边找工作了,算得上是半个嘉兴人,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嘉兴话。
大家纷纷夸他说得地道,又打趣着问他俩有没有女朋友,没有就帮着介绍个,在这儿做上门女婿,都是拆迁户,有房有钱。两人也笑嘻嘻地应承着。
席中有人问起他们当地的风土人情,云南的男生就说起他们家乡的风光特产:“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种甘蔗,我们那儿的甘蔗,一根能长三米多高,你们这边都见不着这么长的甘蔗!还有菠萝、香蕉到处都是,人家说我们那边是‘头顶香蕉,脚踏菠萝’。我们那儿的菠萝是无眼菠萝,比这边卖的好吃多了。香蕉是小米蕉,平时我们吃香蕉,拿把刀子,头尾一砍,只吃中间那一小段,你们这边卖的香蕉我根本不吃,跟我们那边的没法比……”
说着说着,男生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脑袋也随之微微下垂,昂扬的心情明显低落了不少。是啊,再叛逆飞扬的青春,再年轻不羁的心灵,再雄心壮志的豪情,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唯有那无尽的乡愁,逐渐将人淹没,年轻明亮的眸子,渐渐有雾气浮了上来。
表弟忙着布菜劝酒打岔活跃气氛,我的思绪却飘散到十多年前……
也是春节前夕,和几位朋友相约去云南旅行,我们买的是单程机票,打算到时走到哪儿就留在哪儿过年。彼时年轻,觉得最最最乏味的事,莫过于回家过年了!做沙发土豆孵电视,吃吃喝喝胖十斤,听父母唠叨个没完没了,等着被三姑六婆们盘根究底……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忍受的呢!
然而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和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过年,肯定会邂逅无数的惊喜和激情吧,单想想都觉得无比兴奋向往。
旅程的初始,确实充满了欢乐,从丽江骑单车到束河;在泸沽湖畔面朝湖水晒着太阳吃烤肉;在梅里雪山脚下等着第一缕曙光染红卡瓦格博峰;在洱海边喝一杯风花雪月啤酒……旅途中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的导游小哥,是白族人,得知我们想留在丽江过年,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可以亲身感受下他们白族的风俗。我们心动不已,一口答应。
路越走越远,年越来越近,小伙伴们的心情渐渐变了,从最初的欢乐兴奋变得低落焦虑,再美的风景也提不起劲来。有天傍晚,在德钦县的一个小镇投宿,是当地旅游淡季,客栈空荡荡的,我们几个好像是那晚唯一的一拨客人。客栈不提供餐饮,我们安顿好后出去找餐馆吃晚饭,从小镇唯一那条大街的东头一直走到西头,店铺大多都关着门,夜晚很冷,街道很空,行人很少,路灯很暗,开始大家还边走边聊,越走越沉默,心情低落到极点。
终于看到一间虽冷冷清清但还在开门迎客的小餐馆,店里不但没有客人,连服务员也没见一个,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坐在餐桌旁抽着烟仰着头看墙上的电视。看我们进门,老板起身招呼。要菜单点菜,老板很干脆地说:“没得菜单!”又解释,年关啦,游客几乎都不来了,菜也不敢多进,厨房里有啥就做啥,你们自己进来看吧。
同行的女友菲儿一听,突然激动地问:“你是四川的?”老板说:“是噻,我德阳的。”菲儿立马自动切换成四川话:“哇!我是成都的噻。”
之后就听见菲儿和老板用四川话摆了半天,他们说得又快又急,我只听懂菲儿说的一句:“能给我烧个回锅肉撒,我想着口水都要流出来撒。”哎哟喂,真是没想到,平日漂亮时尚的菲儿,居然会为一盘回锅肉流口水。
吃饭时,老板果然上了一大盘回锅肉炒蒜苗,蒜苗青绿,肉片焦黄,香气四溢,菲儿筷如雨点,这么一大盘菜,几乎她一个人包圆,吃着吃着,她突然说:“后天回丽江我就去订机票,我要回成都过年,我想吃我妈做的回锅肉、蒸香肠,想吃我家楼下的夫妻肺片、红油兔丁,想吃串串……”
她这么一说,我也摒不住了,我说我也想回家,我要吃我妈包的荠菜春卷!话音刚落,其他两位朋友就崩了,说我们也要回家。
最终我们一行四人,从丽江飞成都,菲儿留在成都,其他三人从成都转机飞杭州,回家过年!
有时想想这年啊,真是只小怪兽,一年365天,360天它都潜伏着一动不动,可就在最后几天,偷偷地伸出它的小利爪,在你心底挠啊挠,挠得你忘了离家时的豪言壮语,挠得你失却了天涯为家的孤勇,挠得你暗淡了奋发拼搏的意气……
挠得你满心满肺只想着回家!回家!!回家!!!